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

本为孟子指斥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用以形容吝啬自私。孟子说,杨朱采取为我的主张,尽管只须拔去一根毫毛就能使天下得利,他也不干。墨子主张兼爱,哪怕从摩秃头顶到走破脚跟,只要有利于天下,也乐意干。子莫就不同于他们二人而执其中,近乎于正确。但如持折中主张而不知变通,也还是固执。我所以讨厌固执一偏的主张,就因为它损害了仁义之道,顾及一端而不及其余的缘故。

【出典】: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朱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例句】:

燕丹子》中:“(荆轲曰)有鄙志,尝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四十一回:“都象你这样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主谓 喻人极自私吝啬。《二刻拍案惊奇》卷24:“叵耐缪千户负欠了我的,反~。”△贬义。常用于形容人的小器。→一钱如命 ↔一掷千金。 也作“不拔一毛”。


【词语一毛不拔】  成语:一毛不拔汉语词典:一毛不拔

猜你喜欢

  • 泓颖

    源见“管城子”。陶泓与毛颖,为唐韩愈《毛颖传》中对砚与笔拟人化的称呼。借指笔砚。宋陆游《书巢五咏.砚滴》:“天禄与辟邪,乃复参泓颖。”明章懋《与谢木斋阁老书》:“聊凭泓颖,以道区区。”【词语泓颖】  

  • 五行俱览

    同“五行俱下”。唐 于敬之《桐柏真人茅山华阳观王先生碑铭》:“初在法主座下听《老子西升灵宝南华真人论》,退席之际,即为人讲说,五行俱览,一字无遗。”

  • 激扬清浊

    同“激浊扬清”。北周庾信《温汤碑》:“仁则涤荡埃氛,义则激扬清浊。”见“扬清激浊”。北周·庾信《温汤碑》:“仁则涤荡埃氛,义则~。”【词语激扬清浊】  成语:激扬清浊汉语大词典:激扬清浊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文华,文采。质:质朴,朴实。彬彬:指文质配合恰当。 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才能成为君子。语出《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唐.孙虔礼《书谱》:“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

  • 一唱一和

    同“一倡一和”。元耶律楚材《糠孽教民十无益论序》:“予不辨则成市虎矣。不独成市虎,抑恐崔浩、李德裕之徒,一唱一和,撼摇佛教,为患不浅。”蒋子龙《一个女工程师的自述》:“他们俩在任何场合都是这么一唱一和

  • 司隶章

    源见“汉官仪”。指传统旧制。比喻帝室中兴,国土重光。南朝 宋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还睹司隶章,复见东都礼。”唐杜甫《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诗之二:“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词语司隶章】   汉

  • 良知良能

    泛指与生俱来的道德观念和知识。孟子说,人们无须学就会做的,这是他们的良能;无须乎用脑筋思考就可以知道的,这是他们的良知。两三岁只会笑、要人抱的小孩,没有不知道爱他父母的,等到长大了,又没有不知道尊敬他

  • 湘瑟

    源见“湘灵鼓瑟”。湘妃所弹之瑟。亦泛指瑟乐。唐孟郊《泛黄河》诗:“湘瑟飕飕弦,越宾呜咽歌。”元刘祁《归潜志》卷三引侯策诗:“九疑 湘瑟悲龙竹,子夜秦箫隔凤楼。”【词语湘瑟】   汉语大词典:湘瑟

  • 健笔凌鹦鹉

    源见“文不加点”。形容文章有力,妙笔惊人。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健笔凌鹦鹉,铦锋莹䴙鹈。”

  • 赤刀厌白虎

    《文选》卷二张衡《西京赋》唐.李善注引《西京杂记》:“东海人黄公,少时能幻,制蛇御虎,常佩赤刀。及衰老,饮酒过渡,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以赤刀往厌之,术不行,遂为虎食。”赤刀,宝刀;厌,按捺。东海黄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