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人成虎

三人成虎

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一本作庞恭)与太子(指魏国的太子)质(作为人质抵押)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这是说自有知识的决断,不会随便相信别人话的)。’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指因谗言谤毁,不得复见魏王)。”

“三人成虎”是说市中本来无虎,由于有人一再传说,便令人信以为真。庞葱举“三人成虎”为例,是为了说服魏王不要听信谗言。后以此喻指人言可畏;流言虽然虚浮无据,但传闻一多,时间一长,就足以耸动视听了。

《乐府诗.折杨柳行》:“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主谓 三人谎传市上有虎,听的人就会以为真的有虎。比喻谣言与讹传重复再三,就会蛊惑民心。语本《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邓析子·转辞》:“古人有言,众口铄金,~,不可不察也。”△用于事理类。→众口之矢 众口铄金。也作“三人成市虎”、“三夫成市虎”、“三言讹虎”。


【典源】《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战国策·魏策二》亦载。

【今译】魏国庞恭与太子去赵国邯郸作人质,临行对魏王说:“今天有一人说市上有虎,大王相信吗?”魏王答:“不信。”“二人说市上有虎,大王信吗?”答:“不信。”‘那三人说市上有虎,大王信吗?”答:“我相信了。”庞恭说:“市场上不会有虎这是明白无疑的,然而有三个人说就成真的了。现在邯郸比市远得多,议论我的超过三个人,希望大王明察。”后庞恭从邯郸回来,魏王竟不见他。

【释义】 后以此典指流言可畏,易惑动视听。

【典形】 虎游于市、话虎、三成虎、三夫成虎、三虎、三人成虎、市虎、市中有虎、三言成虎、成虎不待三、众口成虎。

【示例】

〔虎游于市〕 宋·徐铉《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陇西公墓志铭》:“道或污隆,时有险易。蝇止于棘,虎游于市。”

〔话虎〕 明·徐渭《新建伯遗像》:“千古真知听话虎,百年遗象见犹龙。”

〔三成虎〕 清·秋瑾《吊屈原》:“臣心一如豸,市语三成虎。”

〔三夫成虎〕 金·元好问《过希颜故居》之四:“把臂论交分最深,三夫成虎古犹今。”

〔三虎〕 宋·黄庭坚《范蜀公挽词》:“去国几三虎,闻韶待一夔。”

〔三人成虎〕 宋·黄庭坚《劝交代张和父酒》:“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

〔市虎〕 宋·陆游《丁未除夕感怀》:“怨谤相乘真市虎,技能已尽似黔驴。”

〔市中有虎〕 宋·黄庭坚《思亲汝州作》:“车上吐茵元不逐,市中有虎竟成疑。”


【词语三人成虎】  成语:三人成虎汉语词典:三人成虎

猜你喜欢

  • 金瓶落井

    南朝 齐 宝月《估客乐》诗之二:“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后因以“金瓶落井”喻杳无信息。唐李白《寄远》诗之八:“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主谓 掉落深渊,一去不回。唐·李白《寄远》诗之八:“

  • 麦饭

    同“滹沱麦饭”。清黄遵宪《启銮喜赋》诗:“神灵拥护华舆稳,父老欢迎麦饭香。”【词语麦饭】   汉语大词典:麦饭

  • 屏上船

    源见“竹叶舟”。指僧道所为仙舟。明杨慎《点绛唇》词:“难缩壶中地,休寻屏上船。”

  • 笥腹

    源见“孝先便腹”。喻博学者腹中学识之富。笥,指书箱。清李渔《奈何天.忧嫁》:“我自有笥腹,当奁随,又何用五车书在轿后推。”【词语笥腹】   汉语大词典:笥腹

  • 碧玉壶

    同“壶中天”。宋苏轼《刁景纯席上和谢生》之一:“误入仙人碧玉壶,一欢那复问亲疏。”【词语碧玉壶】   汉语大词典:碧玉壶

  • 茹鱼去蝇

    茹鱼:即腐鱼,用腐鱼驱赶苍蝇,喻方法不对头。《吕氏春秋.功名》:“以茹鱼去蝇,蝇愈至不可禁。”其他 茹鱼,腐臭的鱼。用臭鱼驱赶苍蝇,苍蝇反而越来越多。比喻做事方法不对,结果适得其反。《吕氏春秋·功名》

  • 麦丘老人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〇:“齐桓公逐白鹿,至麦丘之邦,遇人,曰:‘何为者也?’对曰:‘臣麦丘之邦人。’桓公曰:‘叟年几何?’对曰:‘臣年八十有三矣。’桓公曰:‘美哉!’与之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

  • 周宋镡

    《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庄周在《说剑》篇中对赵文王极力夸张天子之剑的壮伟,说以周、宋两国为其剑环(

  • 穿窬

    《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欤!”何晏集解:“穿,穿壁;窬,窬墙。”《孟子.尽心下》:“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赵岐注:“穿墙逾壁,奸利之心也。”指挖墙洞、爬墙头

  • 渴贤

    《孔丛子.公仪》:“君若饥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伋亦愿在下风。”后以“渴贤”谓迫切地慕求贤才。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入幕诸彦集,渴贤高选宜。”【词语渴贤】   汉语大词典:渴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