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尺法

三尺法

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之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此典指有人问杜周:您判案不遵循三尺竹简上书写之法律吗?后以此典比喻法律、法令。 杜周,杜衍(今河南南阳西南)人。为人少言,慎重多虑而决断迟缓,表面宽松而内心却深刻入骨。汉武帝时,杜周任廷尉(掌刑狱,九卿之一),他的治理大多仿效张汤而又善于窥察皇帝之意图。皇帝想要排除的,杜周就顺势陷害他;皇帝想要宽恕的,杜周就让他久囚待审,并暗中察访,显露他的冤情。门客中有人责备杜周说:“您为天子公平判决案件,不遵循三尺竹简上书写之法律,而是专门依照君主之意向处理案件。司法官员本来是这样吗?”杜周说:“三尺竹简上书写之法律是怎样产生呢?从前是君主认为正确才制定成法律,后来是君主认为正确才记录成为法令,适合当时情况就是正确的,何必运用过去之法律呢?”

【出典】:

史记》卷122《酷吏列传·杜周》3153页:“周为廷尉,其治大放(通“仿”)张汤(汉武帝时曾任廷尉)而善候伺(侦察;窥探)。上所欲挤(排除)者,因而陷(陷害)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伺察)见(xiàn通“现”)(暗中察访使之显露)其冤状。客有让周曰:‘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君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撰述)为律,后主所是疏(shù树,分条陈述)为令,当(dàng荡,适合)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例句】:

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循吏·李素立》:“擢监察御史。民犯法不及死,高祖欲杀之,素立谏曰:‘三尺法,天下所共,有一动摇,则人无以措手足。’”


【词语三尺法】   汉语词典:三尺法

猜你喜欢

  • 矢石之难

    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矢石:箭与弹丸。古时作战时使用的武器。“矢石之难”,意谓在战争中受矢石的袭击。《汉书.萧何传》:“上暴露于

  • 怀璧为罪

    《左传.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后因以“怀璧为罪”指多财招祸或怀才遭忌。《三国志.华歆传》:“本

  • 将军西第

    《后汉书.梁统传》附《梁冀传》:“冀又起别第于城西,以纳奸亡。”《后汉书.马融传》,“融征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东汉时,大将军梁冀飞扬跋扈

  • 土木之难

    同“土木之变”。明黄溥《闲中古今录摘抄》:“岁己巳,虏人也先犯边,劝上亲征者是也,乃没土木之难。”【词语土木之难】   汉语大词典:土木之难

  • 物极必返

    见“物极必反”。【词语物极必返】  成语:物极必返汉语大词典:物极必返

  • 潜龙勿用

    潜:藏匿。 蛟龙隐伏,不能施展才用。 比喻贤者隐居不仕。语出《易.乾》:“初九,潜龙勿用。”孔颖达疏:“小人道盛,圣人虽有龙德,于此时唯宜潜藏,勿可施用。”北周.王褒《太傅燕文公于谨碑铭》:“函崤

  • 弄獐书

    源见“弄獐”。借指写错别字的书信。常用于雅谑。宋苏轼《贺陈述古弟章生子》诗:“甚欲去为汤饼客,惟愁错写弄獐书。”

  • 阿蛮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时新丰初进女伶谢阿蛮,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受焉。”后以“阿蛮”泛指女伶。《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马上琵琶催去急,阿蛮空恨艳阳春。”源见“樊素”。指唐代白居易家

  • 鹿门携

    源见“鹿门采药”。谓举家遁隐。唐杜甫《遣兴》诗:“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 凡人不可貌相

    见“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元·无名氏《小尉迟》2折:“~,海水不可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