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益友

三益友

同“三友”。宋陈与义《书怀示友》诗之五:“是中三益友,不减二仲贤。”


猜你喜欢

  • 竹马交迎

    《后汉书.郭伋传》:“乃调伋(字细侯)为并州牧……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聘求耆德雄俊,设几杖之礼,朝夕与参政事。始至行部,到西河 美稷,有童儿数百

  •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两位老人是天下最有声望的老人。 后常用作对两位年高德劭的长辈的颂辞。语出《孟子.离娄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无下之父归之也。”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一五:“老辈中足与李芋仙抗手争一

  • 垂棘

    春秋晋国地名,以产美玉闻名。《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代虢。”屈产:晋国地名,产名马。乘:这里指马。虞、虢( ㄍㄨㄛˊ guó 国):春秋时二小国。在今山西省平

  • 木奴千头

    《王国志.吴书.三嗣主孙休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几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

  • 孤家寡人

    又作“孤寡不榖”。古代国君和诸侯自称“孤家”或“寡人”。《老子》三十九章:“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耶?”后代又以“孤家寡人”来比喻自取孤立的人。并列 古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

  • 求人不如求己

    《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怨人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因以“求人不如求己”形容自力解决问题,而不仰仗他人。宋.张端义《贵耳集》:“宋孝宗幸灵隐,见观音像手持数

  • 明月之珠

    明月:珠名。《淮南子.汜论训》:“明月之珠,不能无颣。”汉代高诱注:“夜光之珠,有似明月,故曰明月。”颣( ㄌㄟˋ lèi 类)丝上的疙瘩,引申为瑕疵。秦代李斯《谏逐客书》:“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

  • 子夫入侍

    《史记.外戚世家》:“卫皇后字子夫,生微矣。盖其家号曰卫氏,出平阳侯邑。子夫为平阳主讴者。”“武帝祓霸上还,因过平阳主。……上(武帝)望见,独说(悦)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

  • 楚人咻

    源见“一傅众咻”。比喻所处环境不好,做事不能有所成就。宋王安石《寓言》诗之二:“不得君子居,而与小人游……如傅一齐人,以万楚人咻。云复学齐言,定复不可求。”【词语楚人咻】   汉语大词典:楚人咻

  • 受人之托,必当终人之事

    终:完了。 接受了人家的委托,就一定把人家的事妥善地完成。语出元.无名氏《陈州粜米》三折:“受人之托。必当终人之事。大人的分付,着我先进城去,寻那杨金吾刘衙内。”明.高则诚《琵琶记.南浦嘱别》:“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