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因人热

不因人热

东观汉记.梁鸿传》:“(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明.何良俊《世说新语补》卷一《德行》亦载此事。

汉时人梁鸿孤高固执,平时不愿苟求于人,即使锅灶里的一点余热,也不愿意随便沾一点便宜。只有弄灭了灶火,自己再去升起来。后常用“不因人热”比喻性格孤傲乖僻,不愿依赖旁人。

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潘岳本自闲,梁鸿不因热”。(《骆宾王集》卷二)


述宾 因,依,就。不就别人的热锅,有独立性,不依赖他人。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大丈夫~。”△褒义。多用于人独立方面。


【典源】《东观汉记·梁鸿》:“梁鸿少孤,以童幼诣太学受业,治 《礼》、《诗》、《春秋》,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今译】 后汉梁鸿字伯鸾,少年时曾往太学学习,攻读《礼》、《诗》、《春秋》,经常独自坐,不与别人同饮食。有邻舍童生先做好饭,招呼梁鸿趁热灶去做饭。梁鸿说:“我不是沾别人光的人。”将灶火灭掉另点火做饭。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不求助、依赖他人。

【典形】 不因人热、耻炊同舍釜、梁鸿不因热。

【示例】

〔不因人热〕 清·陈大章《次韵姜西溟秋日杂感》:“伯鸾本不因人热,中散从知与世疏。”

〔耻炊同舍釜〕 清·江闿《哭外舅吴兴公先生》:“乏食耻炊同舍釜,罢官熟寄草堂赀。”

〔梁鸿不因热〕 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潘岳本自闲,梁鸿不因热。”


【词语不因人热】  成语:不因人热汉语词典:不因人热

猜你喜欢

  • 磨镜客

    汉.刘向《列仙传》卷下《负局先生》:“负局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语似燕代间人。常负磨镜局,徇吴市中,衒磨镜,一钱因磨之,辄问主人,得无有疾苦者,辄出紫丸药以与之,得者莫不愈,如此数十年。后大疫病,家至

  • 天悬地隔

    相离如天与地般遥远,形容差别非常大。陆厥(472-499年),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少有风采,重节操,善为文章。当时正值齐武帝永明时期,沈约、谢眺,王融等人创制一种文体,以平上去入四声制韵,不能增减

  • 市骨

    同“市骏骨”。宋黄庭坚《寄忠玉提刑》诗:“市骨蕲千里,量珠买娉婷。”【词语市骨】   汉语大词典:市骨

  • 殚心竭虑

    见“殚精竭虑”。《清史稿》卷370:“京察,以~坐镇海疆,被议叙。”【词语殚心竭虑】  成语:殚心竭虑汉语大词典:殚心竭虑

  • 万里同风

    意谓天下统一,政教相同。《汉书.终军传》:“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词语万里同风】  成语:万里同风

  • 轩皇张乐

    源见“洞庭张乐”。咏黄帝张乐事。宋陆游《岳阳楼》诗:“轩皇张乐虽已矣,此地至今朝百灵。”

  • 祢鹗

    源见“荐鹗”。喻指英才。唐黄滔《谢试官启》:“而某丘锦小才,路蒲末学,既非祢鹗,大惧温犀。”【词语祢鹗】   汉语大词典:祢鹗

  • 出类拔群

    同“出类拔萃”。“《梁书.刘显传》:“窃痛友人沛国刘显,韫椟艺文,研精覃奥,聪明特达,出类拔群。”见“出类拔萃”。《梁书·刘显伟》:“窃痛友人沛国刘显,韫椟艺文,研精覃奥,聪明特达,~。”【词语出类拔

  • 王余

    晋.郭璞《比目鱼赞》:“比目之鳞,别号王余,虽有二片,其实一鱼,协不能密,离不为疏。”《文选》卷五晋.左太冲(思)《吴都赋》:“双则比目,片则王余。”据晋.刘渊林注说:“比目鱼,东海所出,王余鱼,其身

  • 浮海叹

    同“宣尼浮海叹”。明魏时亮《平壤拜箕子墓》诗:“道无浮海叹,义与采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