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山佩玦

东山佩玦

左传.闵公二年》:“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北狄一支系,在今山西垣曲一带。)……大子帅师,公衣之偏衣(偏衣,以背缝中分,左右异色,故曰偏,半同公服色),佩之金玦(金玦,青铜做成像玉玦之佩饰,起兵符之用。)。……狐突叹曰:‘……衣之龙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狐突,字伯行,狐偃之父,晋文公重耳之外祖父。尨衣,指杂色的偏衣。衣纯色之服,为躬亲之象征,故衣尨衣远其躬也。佩玉为常度,佩玦为异常。)。”

春秋时,晋献公听信夫人骊姬的谗言,决定遣太子申生将兵伐东山皋落氏。在这件事情上,骊姬对申生暗隐“危身于狄,起谗于内”的陷害阴谋。出征明,晋献公赐给申生的不是纯色朝服,而是杂色偏衣,不是美玉,而是金玦。对此,太子手下的大臣各有不同看法。大夫狐突从“偏衣、金玦”上,察觉到献公疏远太子的心思。后因以“东山佩玦”用为孝子遭离间被谗害的典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香草沉罗,血满胸臆;东山佩玦,泪渍泥沙:古有孝子忠臣,至死不谅于君、父者。”


猜你喜欢

  • 识途老马

    源见“老马识途”。喻对某种事情熟悉有经验能为先导者。《儿女英雄传》十八回:“你但有志读书,我自信为‘识途老马’。”见“老马识途”。《儿女英雄传》18回:“你但有志读书,我自信为~。”【词语识途老马】

  • 浴凤

    源见“凤凰池”。誉称人任职中书省。唐韩偓《病中初闻复官》诗之二:“曾避暖池将浴凤,却同寒谷乍迁莺。”清唐孙华《南巡扈跸诗》:“当代才华推小宋,年少清池看浴凤。”【词语浴凤】   汉语大词典:浴凤

  • 匡合

    源见“一匡九合”。谓纠合力量,匡定天下。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词语匡合】   汉语大词典:匡合

  • 唾面娄

    源见“唾面自干”。用称宽忍慎处、受辱不争之人。唐唐彦谦《和陶渊明贫士诗》之四:“中年涉事熟,欲学唾面娄。”

  • 袁宏憔悴

    《晋书.文苑传.袁宏》:“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少孤寡,以运租自业。”东晋袁宏有才华,文章绝美。因家贫,只得以为人输送租税来维持生活。后遂用为才士失意之典。唐.温庭筠《寄岳州李

  • 铸金思范蠡

    源见“黄金铸范蠡”。指追怀隐遁的功臣。唐窦常《奉贺太保岐公承恩致政》诗:“不学铸金思范蠡,乞言犹许上丹墀。”

  • 康哉

    《书.益稷》:“〔皋陶〕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歌词称颂君明臣良,诸事安宁。后遂以“康哉”为歌颂太平之词。晋潘尼《赠侍御史王元贶》诗:“协心毗圣世,毕力赞康哉。”【词语康哉】 

  • 人各有能有不能

    各人都有自己干得了和干不了的事。 表示人的才具有限,不能事事兼通。语出《左传.定公五年》:“王使由于城麇,复命。子西问高厚焉,弗知。子西曰:‘不能,如辞。城不知高厚,小大何知?’对曰:‘人各有能有不

  • 明姑

    同“明星玉女”。明陈子龙《姑恩曲》:“明姑下天门,赐我常不衰。”

  • 中原鹿

    同“中原秦鹿”。金元好问《三奠子》词:“江山埋王气,草木动威灵。中原鹿,千年后,尽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