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西南北人

东西南北人

礼记》卷二《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

孔子将母亲的灵柩合葬在防地的先考墓中。然后说:“我宦游四方,是个东西南北到处飘流的人。现在将父母的墓加高到四尺成坟,以便日后祭祀。”后用指行踪不定的人。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七六《道院偶述》:“已经成住坏空劫,犹是东西南北人。”


偏正 指四处飘泊,行踪不定的人。语本《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唐·高适《高常侍集·人日寄杜二拾遗》诗:“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多用于行踪方面。也作“东西南北客”、“东西南北”。


【典源】《礼记·檀弓上》:“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

【今译】 孔子名丘,他为游说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周游列国,长年奔波漂泊,称自己是东西南北之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长年漂泊异乡,行止无定。

【典形】 东西南北客、东西南北人、东西南北身、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客、东西南北征。

【示例】

〔东西南北客〕 宋·陈与义《欲离均阳而雨不止》:“纶巾老子无远策,长作东西南北客。”

〔东西南北人〕 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东西南北身〕 清·沈永令《咸阳寓中》:“楚越燕秦路,东西南北身。”

〔南北东西〕宋·陈与义《徙舍蒙大成赐诗》:“南北东西共一尘,得坻随处可容身。”


【词语东西南北人】  成语:东西南北人汉语词典:东西南北人

猜你喜欢

  • 谤书一箧

    《战国策.秦策二》:“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同返)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战国初期,魏文侯(名斯)任用李悝为相,吴起为将,西门

  • 式歌且舞

    式:发语词。 形容兴高彩烈的样子。语出《诗.小雅.车舝》:“虽无德与女(汝),式歌且舞。”《弘明集》卷一〇引司马筠《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辱告,并垂示敕答臣下审神灭义。伏读周流,式歌且舞。”《

  • 龙飞破壁

    源见“画龙点睛”。比喻冲破现状,飞黄腾达。高旭《虞美人》词:“吴淞风起逼人寒,待到龙飞破壁笑相看。”

  • 背城借一

    《左传.成公二年》载:公元前五八九年,晋、鲁、卫三国的联军击败齐军后,齐顷公派大臣宾媚人带上贿赂去见晋军主帅却克求和。晋方则提出要齐顷公的母亲去做人质等屈辱齐国的苛刻条件。宾媚人严辞驳斥了晋人的无理要

  • 拂衣男子

    源见“拂衣”。借指弃官归隐者。清袁枚《庄念农明府就按白下予与晴江介庵往讯平安赋诗奉慰》之一:“拂衣男子关心甚,收得杨彪考竟无?”

  • 马耳射东风

    同“马耳东风”。宋苏轼《书晁说之考牧图后》诗:“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

  • 郢中质

    同“郢质”。唐李白《古风》之三五:“《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安得郢中质,一挥成风斤!”【词语郢中质】   汉语大词典:郢中质

  • 子夏悬鹑

    战国荀况《荀子.大略》:“子夏(孔子弟子)家贫,衣若县(同悬)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春秋鲁大夫)与后门者(守门人)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

  • 渔阳鼓

    同“渔阳掺挝”。清曹寅《玲珑四犯.雨夜听琵琶》词:“半天忽击《渔阳鼓》,四条弦,各诉伊怀抱。”【词语渔阳鼓】   汉语大词典:渔阳鼓

  • 贾琮巡

    源见“褰帷”。谓贾琮巡视属邑能接近百姓,博采民情。清毛奇龄《郡守宪朱公行敝县枉问并召舟集呈赠》诗:“里先徐稚访,人喜贾琮巡。”【词语贾琮巡】   汉语大词典:贾琮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