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夏黄童”。宋苏轼《用和人求笔迹韵寄莘老》:“江夏无双应未去,恨无文字相娱嬉。”
源见“典鹔鹴裘”。形容穷困潦倒。宋苏轼《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诗:“谁云坐无毡,尚有裘充货。”
同“阮囊羞涩”。清张问陶《除日同亥白登豆积山游唐冲妙先生张果祠》诗:“笑索阮囊贫,惟馀一两屐。”
甘:心甘情愿。冒:冒险。虎口:比喻最危险的地方。甘心情愿冒最大的危险。比喻英勇无畏。公元200年,袁绍发兵南下攻曹,谋士田丰屡屡劝他以精锐骑兵骚扰曹操,使之疲弊,不要绝成败于一战。袁绍不但不听,却认为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朱熹集注:“艾,草名,所以灸者,干久益善。夫病已深,而欲求干久之艾,固难卒办。”比喻临急求药,终不可得。其他 艾,一种可做药用的多年生草木植
源见“桐乡归葬”。称美地方官有惠于民。清唐孙华《哭曹九咸明府》诗之二:“桐乡遗惠在,尚说长官清。”
泾渭,是发源于甘肃而流经陕西的两条河流,泾渭分明,原指两条河流清浊不同,后则予以引申,比喻界限十分明显或是非曲直,不可混淆。古代民歌中有一位遭遗弃的妇女说,和渭水相比,泾水浊,泾水你停下来也清一清。想
源见“山公启事”。借指善于甄拔人才者的品评鉴别。清蒲松龄《上某府尊》:“一品题而增善价,是不能无望于山公之藻鉴耳。”
同“口如悬河”。清唐孙华《赠赵松一》诗:“辩如悬河注,目如岩电烂。”
梁萧统编《文选》卷四三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按:刘沼字明信为秣陵令)“盖山之泉,闻弦歌而赴节”注引《宣城记》:“临城县南四十里盖山,高百许丈,有舒姑泉。昔有舒氏女与其父析薪(劈柴)此泉处,坐,牵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