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人中龙

人中龙

晋书.宋纤传》:“宋纤字令艾,敦煌效穀(故城在今甘肃敦煌县西)人也。少有远操,沈靖不与世交,隐居于酒泉南山。明究经纬(指经书和纬书),弟子受业三千馀人。不应州郡辟命,惟与阴颙、齐好友善。张祚(前凉张骏子,公元354年称帝)时,太守杨宣画其像于阁上,出入视之,作颂曰:‘为枕何石?为漱何流?身不可见,名不可求。’酒泉太守马岌,高尚之士也,具威仪,鸣铙鼓,造焉。纤高楼重阁,距(拒)而不见。岌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铭诗于石壁曰:‘丹崖百丈,青壁万寻。奇木蓊郁,蔚若邓林(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林)。其人如玉,维国之琛。室迩人遐,实劳我心。’”

晋人宋纤,性格沈郁,不愿与人交往,尝隐居在酒泉南山,从事教育。有一次,酒泉太守马岌专程去登门拜访,他藏身于高楼重阁之中,拒不接见。马岌崇敬他的为人,想会面交谈又不可得,故称之为“人中龙”。意思是行高于人,自是为“龙”;而“龙”又自是藏深渊,隐云雾,名德可以仰闻,而身形不可得见的。

后以“人中龙”比喻豪杰之士或出类拔萃的人物。

宋.家铉翁《过沛题旅壁》诗:“单吕早识隆准公(指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择婿能得人中龙。”


【词语人中龙】  成语:人中龙汉语词典:人中龙

猜你喜欢

  • 九节杖

    《刘根外传》:“汉武帝登少室,见一女子以九节杖仰指日。”《真诰》:“杨羲梦蓬莱仙翁拄九节杖而视白龙。”“九节杖”即仙人所用器具。唐.杜甫《望岳》诗:“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词语九节杖】 

  • 友王绩

    源见“无功乡”。用以咏醉酒。宋陆游《醉赋》:“书中友王绩,堂上祠杜康。”

  • 仲尼垂三戒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得,贪得。”后用为儒家留传的人一生中三种戒慎之事的典故。汉

  • 固壁清野

    固壁,谓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谓转移人口、物资,使敌无所获取。这是对付优势入侵敌人的一种策略。《北齐书.李浑传》:“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城各自保,固壁清野。”参见“坚壁清野”。见“坚壁清

  • 复风之报

    《书.金縢》、《史记.鲁周公世家》载:相传周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定,武王疾,周公祷于三王,愿以身代,史纳其祝策于金縢之匮。武王死,成王即位,因管 蔡流言,成王怀疑周公。天以“大雷电以风,禾尽偃”示警,

  • 鹅笼吐纳

    源见“鹅笼书生”。谓幻中生幻。清钱谦益《次韵徐叟文虹七十自寿》之二:“鼠穴啁啾因梦少,鹅笼吐纳幻人多。”

  • 素霰

    《诗.小雅.頍弁》:“如彼雨雪,先集维霰。”郑玄笺:“喻幽王之不亲九族亦有渐,自微至甚,如先霰后大雪。”霰,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成的白色小冰粒,下雪前往往降之。后因以“素霰”比喻孤危渐亡的预感。南朝

  • 庾公玉树

    源见“埋玉树”。指已逝的有才华之士。清毛奇龄《仲秋既望得萧行人嗣奇讣适向阳将归过各抆泪哭以长句》:“顾荣璧轸已摧绝,庾公玉树真埋藏。”

  • 桑下

    源见“三宿恋”。喻指凡俗之心。金李俊民《宿海会寺》诗之一:“佛堂光未放,桑下唤难回。”

  • 半仙

    源见“半仙戏耍”。指耍秋千的人。《聊斋志异.西湖主》:“出诣秋千架下,徘徊凝想……遂题巾曰:‘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词语半仙】   汉语大词典: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