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

夷:旧指外族和外国。制:限制;抵制。 指利用外国人之间的矛盾,由外国人去抵制外国人。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少穆,又字元抚,晚年号俟(Sì四)村老人,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授编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调江苏巡抚。道光十七年(1837年),升湖广总督,明令禁止吸食鸦片烟。道光十八年(1838年),他上书道光皇帝,主张用严重刑法除去鸦片烟祸害。后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三月,他到广州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鸦片烟走私活动,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烟土二万多箱,约计二百三十七万多斤,在虎门(今广东珠江三角洲东南虎门村)当众销毁。他令水师提督整兵严备海防,并倡办义勇,屡次打败英军武装挑衅。这时调林则徐补任两广总督,府尹(掌一府的行政长官)曾望颜呈请停止与各外国通商,并禁止中国渔船出航。林则徐上奏条陈说:“停断英国商人贸易,世界其他国家因与英国争市场而会高兴,与世界其他各国贸易的兴盛,也可以抵销与英国的买卖。正可以利用外国人之间的矛盾,由外国人去抵制外国人。如果与世界各国都断绝通商,恐怕英国和世界各国联结成一气。况且广东民众以出海捕获鱼虾海产品为生,如果一概禁止中国渔船出海捕渔谋生,那时的形势也将使民众难以生活。”

【出典】:

清史稿》卷369《林则徐传》11491、11492页:“至是调补两广。府尹曾望颜请罢各国通商,禁渔船出洋。则徐疏(shū书,上奏条陈)言:‘自断英国贸易,他国喜,此盈彼绌,正可以夷制夷。如概与之绝,转恐联为一气。粤民以海为生,概禁出洋,其势不可终曰。’”

【例句】:

鲁迅《伪自由书·以夷制夷》:“我还记得,当去年中国有许多人,一味哭诉国联的时候,日本的报纸上往往加以讥笑,说这是中国祖传的‘以夷制夷’的老手段。” 成仿吾《长征回忆录·八》:“他们的‘罪名’,有的是不肯执行国民党反动派‘以夷制夷’的反动政策,……这是国民党统治少数民族的一种毒辣手段。”


偏正 原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制止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后亦指利用某些外国势力来抵制另一些外国势力的侵略。鲁迅《伪自由书·“以夷制夷”》:“我还记得,当去年中国有许多人,一味哭诉国联的时候,日本的报纸上往往加以讥笑,说这是中国祖传的‘~’的老手段。”△用于对付外族或外国的侵略方面。→以夷伐夷。也作“以夷攻夷②”。


【词语以夷制夷】  成语:以夷制夷汉语词典:以夷制夷

猜你喜欢

  • 椒房亲

    源见“椒房”。指皇帝的姻亲。唐杜甫《丽人行》:“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词语椒房亲】   汉语大词典:椒房亲

  • 女校书

    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又唐 李匡乂《资暇集》卷下载:蜀中名妓薛涛,幼时随父入蜀,后为乐妓。喜吟诗,常与镇蜀高官交往,时人称为女校书。曾居成都 浣花溪,自制深红

  • 陈陈

    源见“陈陈相因”。指陈年粮食。宋苏轼《用前韵再和孙志举》:“期子如太仓,会当发陈陈。”亦引申比喻因袭陈旧。清恽敬《与王广信书》:“退之耻蹈之,故破坏文体而不顾,盖陈陈之恶,甚于破坏。”【词语陈陈】  

  • 花满县

    同“花县”。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词:“君要花满县,桃李趁时栽。”【词语花满县】   汉语大词典:花满县

  • 苦海

    (1)佛家语。喻人生痛苦无际。《法华经.寿量品》:“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海。”(2)清代翟灏《通俗编》引《摭言》:“郑光业有一巨箱,凡投贽有可嗤者,即投其中,号曰‘苦海’。”【词语苦海】   汉语大词

  • 条达

    见“条脱”条。【词语条达】   汉语大词典:条达

  • 梅鹤家庭

    源见“梅妻鹤子”。指清高脱俗的隐士生活。丁以布《题和靖祠壁示不识》诗:“先生别是钟情者,梅鹤家庭不染尘。”

  • 子虚赋

    参见:子虚【词语子虚赋】   汉语大词典:子虚赋

  • 乞骸

    同“乞骸骨”。唐权德舆《送崔谕德致政东归》诗:“乞骸归故山,累疏明深衷。”【词语乞骸】   汉语大词典:乞骸

  • 流水

    源见“伯牙鼓琴”。指高山流水琴曲。寓知音相赏、心心相印之意。唐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二月》:“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南山死。”【词语流水】   汉语大词典: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