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伯道无儿

伯道无儿

借指人没有孩子。邓攸(?-326年),字伯道,平阳襄陵(今山西南部襄汾县一带)人。七岁丧父,不久母亲、祖母相继亡故,和弟弟相依为命。后被镇军贾混提拔,官至河东太守。晋怀帝司马炽永嘉末年,被石勒俘虏,任命为参军,并给以车马。后邓攸趁石勒率众渡河之机,砍坏车子,以马、牛驮着家人逃跑,路上遇到强盗,牛、马被抢,只好步行。邓攸用担子挑着侄子和儿子,料想在如此困境中两个孩子不可能都保全下来,对妻子说:“我弟弟死得早,只有这一个儿子,按理不应该让弟弟绝后,只能把我们的孩子丢掉了。如果我们有幸生存下来,以后还会有儿子的。”妻子哭着答应了。可是儿子早上被扔掉,晚上又追了上来。第二天出发时,邓伯道把儿子拴在树上,领着侄儿离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伯道终于没能有儿子。当时人们很钦佩他的义气,又同情他没有后代,都说:“老天不懂道理,使邓伯道无子。”后人也用“伯道无儿”表示德高望重之人没有后代。

【出典】:

晋书》卷90《邓攸传》2340页:“攸弃子之后,……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例句】:

唐·韩愈《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明·曾邱瑞《运壁记·挥麈驱车》:“若乃伯道无儿,亦自天数。”


主谓 晋邓攸字伯道,携子侄逃难,不能两全,乃牺牲其子,携侄以行,以其弟早死仅此侄儿。后邓攸终无子。旧时喻无子者,亦称“伯道之忧”。《晋书·邓攸传》:“石勒过泗水,攸乃斫坏车,以牛马负妻子而逃。又遇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儿及其弟子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其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止应自弃我儿耳! 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弃之。攸素有德行,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唐·韩愈《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中郎有女能传业,~可保家。”△多用于道德方面。


【词语伯道无儿】  成语:伯道无儿汉语词典:伯道无儿

猜你喜欢

  • 祝鮀之佞

    《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祝鮀,春秋 卫人,能言善辩,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奸佞之人的典型。《晋书.王沈传》:“达幽隐之贤,去祝鮀之佞。”【词语祝鮀之佞】

  • 一夔足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孔子向鲁哀公指出,古时乐师夔不是一只脚,而是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

  • 藜照

    同“藜阁火”。清赵翼《题洪稚存寒檠永慕图》诗:“著书藜照太乙分,博物犀然百怪惧。”

  • 移封酒泉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九:‘及晋武践位,忽见(姚)馥立于阶下,帝奇其倜傥,擢为朝歌邑宰。馥辞曰:‘老羌异域之人,远隔山川,得游中华,已为殊幸,请辞朝歌之县,长充养马之役,时赐美酒,以乐余年。’帝曰:

  • 指发

    同“怒发冲冠”。清夏燮《中西纪事.王廷兰致曾望颜信》:“提库中之国帑,惟有伤心;竖城上之白旗,能无指发?”【词语指发】   汉语大词典:指发

  • 管见

    同“管窥之见”。宋陈亮《与王丞相》:“亦尝以区区管见窥测圣意,缓急之所用,决非今日之所用也。”【词语管见】   汉语大词典:管见

  • 寻戈

    《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因以“寻戈”谓动武。北魏 杨衔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弃亲助贼,兄弟寻戈。”【词语寻戈】   

  • 赏心乐事

    谓使内心喜悦,快乐安适的事。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宴,穷欢愉之极。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彦:美士。并列

  •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谁知经过千锤百炼的钢条,可以柔软得缠绕在手指上。 比喻事物经过长期锻炼,可以舒展自如,屈伸随意。语出晋.刘琨《重赠卢谌》:“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輈。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易宗夔《新世说.言语》:

  • 绘素

    源见“绘事后素”。指图画,亦指进行绘画。唐李峤《与崔少府书》:“雕逾绘素,采夺华虫之饰。”唐郑谷《答谢段赞善》诗:“留心于绘素,得事在烟波。”【词语绘素】   汉语大词典:绘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