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何武劾儒

何武劾儒

劾(hé核):举发罪状。儒:儒生,指精通经学的学者,也指一般读书人。何武在任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刺史时,曾调查揭发当时的大儒(著名学者)、任九江(今江西九江市)太守的戴圣,使他畏罪辞职。事见《汉书·何武传》。九江太守的戴圣,以研究《礼经》闻名,世人称他为“小戴”。戴圣在太守任上做了许多违法的事。前任刺史因他是著名学者,就照顾宽容他,而没有治罪。何武任扬州刺史,在到下属各地巡察下属官员的治绩时,也省察记录囚徒的罪状,委托各郡都要根据实情进行分别处理。戴圣说:“年轻轻的懂得什么,想要把儒家的政治思想给搞乱了!”对何武部署的审囚工作一件也没有判决。何武派人察清了戴圣的罪行,戴圣害怕了,就辞职了。后来,戴圣在长安任博士,常在朝廷上毁谤何武。何武听说后,始终没有向别人宣扬戴圣的恶行劣迹。戴圣的儿子和宾客聚集起来当强盗,被官吏逮捕,关押在庐江郡(今安徽庐江西南)。戴圣认为儿子一定会被何武判死刑。可是何武公正执平地进行判决,免去死罪。此后,戴圣对何武又惭愧,又折服。何武每次到京城长安上奏或办事,戴圣没有一次不前去谢恩问候的。后以“何武劾儒”为典,称赞地方官员不畏权势、敢于秉公执法的精神。

【出典】:

汉书》卷86《何武传》3482、3483页:“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何)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不得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例句】:

唐·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何武劾腐儒,陈蕃礼高士。”


猜你喜欢

  • 双树

    《大般涅槃经》一:“一时佛在拘施那城,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二月十五日大觉世尊将欲涅槃。”佛逝世于拘施那城,阿利罗跋提河边的娑罗双树间。故后常以“双树”或“双林”比喻佛入灭之处。后

  • 长鉟周都尉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隆虑克侯周灶,“以长鉟都尉击项籍”。鉟,音pī。楚汉相争时,周灶曾以长鉟都尉之职,率军击项羽。唐.杜牧《史将军二首》其一诗:“长鉟周都尉,闲如秋岭云。”

  • 韩讴

    同“韩娥声”。明杨慎《折桂令带过清江引.与简西峃》:“赏春晴联辔春游,听有钟期,歌有韩讴。”

  • 贩官鬻爵

    犹卖官鬻爵。《梁书.武帝纪上》:“国命朝权,尽移近习,贩官鬻爵,贿货公行。”《魏书.司马叡传》:“兵食资储,敛为私积;贩官鬻爵,威恣百城。”见“卖官鬻爵”。【词语贩官鬻爵】  成语:贩官鬻爵汉语大词典

  • 报施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杜预注:“施,功劳也,有劳则望报过甚。”后以“报施”谓报答,赐予。《史记.伯夷列传》:“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唐柳宗元《睢阳庙碑》:“恩加而感,则报

  • 篁竹之酋

    《汉书.严助传》:“淮南王安上书谏曰:‘……臣闻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谿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汉代建元年间,南方闽越举兵犯界,屡次进攻东瓯及南越。当时主战主和两派

  • 履凫仙令

    源见“王乔凫舄”。美称县官。清 朱尊彝《送张嵋穿淄川》诗:“相送履凫仙令去,恣听骖筿短童歌。”

  • 欃枪

    “欃( ㄔㄢˊ chán 馋)枪”,彗星的别称,旧说欃枪主兵乱与灾变,是不祥之兆。《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文选.张衡.东京赋》:“欃枪旬始。”薛综注:“欃枪,星名也,谓王莽在位,如妖气之

  • 狐狸谁问

    源见“张纲埋轮”。意谓连小奸都无人斥整了。清许宗衡《中兴乐.初秋同人登龙树寺》:“十年冠剑独昂藏,古来事事堪伤。狐狸谁问?何况豺狼!蓟门山影茫茫。”

  • 中饱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中饱。’简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对曰:‘府库空虚于上,百姓贫饿于下,然而奸吏富矣。’”意思是上则国库空虚,下则百姓贫穷,于中富了那些奸吏。后称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