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侯门如海

侯门如海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载:秀才崔郊爱慕一女子,赠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襟。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后以“侯门如海”形容权豪之家,宅第深邃,与世隔绝。

唐.杜旬鹤《与友人对酒吟》诗:“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

元曲选》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则俺情意重如山,那里也侯门深似海。”


主谓 指显贵人家门庭森严深邃。唐·范摅《云溪友议》卷1载:唐·崔郊之姑有侍婢,与郊相恋。姑贫,将婢卖与连帅。郊思慕无已。其婢因寒食出,与郊相遇,郊赠之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清·袁于令《西楼记·缄误》:“~怕难达,疾忙去,快来家,这回休得将人诖。”△贬义。多用于形容显贵人家方面。也作“侯门似海”。


【词语侯门如海】  成语:侯门如海汉语词典:侯门如海

猜你喜欢

  • 荆钗

    源见“荆钗布裙”。借指自己的妻子。宋范成大《分岁词》诗:“荆钗劝酒仍祝愿,但愿尊前且强健。”【词语荆钗】   汉语大词典:荆钗

  • 渊明逃社

    《莲社高贤传》:“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饮,则往。’许之,遂造焉。忽攒眉而去。”后以“渊明逃社”谓放旷不拘于常礼。宋晁补之《满庭芳.用东坡韵题自画莲社图》词:“我似渊明逃社,怡

  • 可望而不可即

    明.宋濂《危孝子传》:“视吾贞昉,则若威风之翔千仞,可望而不可即,得与失又为何如哉。”即:接近。能够看得见却不能接近。因以“可望而不可即”形容看来可以达到而实际很难实现。明刘基《登卧虎山写怀二十八韵》

  • 索米

    源见“索米长安”。谓求禄谋生。宋杨万里《得小儿寿俊家书》诗:“汝翁在官缘索米,吾儿在家勉经史。”【词语索米】   汉语大词典:索米

  • 豪竹哀丝

    指管弦乐。宋 陆游《东津》诗:“打鱼斫脍修故事,豪竹哀丝奉欢乐。”石三友《金陵野史.武定桥边》:“想当年那种门卷珠帘,河泊画舫,豪竹哀丝,玉软香温的旖旎风光,不知迷醉了多少王孙公子。”见“哀丝豪竹”。

  • 定国精明

    《汉书》卷七十一《于定国传》:“为人谦恭,尤重经术士,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咸称焉。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

  • 燕姞

    源见“燕梦征兰”。借指姬妾。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六二:“臣朔家原有细君,司香燕姞略知文。”【词语燕姞】   汉语大词典:燕姞

  • 无可无不可

    原指孔子对于进退去留,没有成见,该怎样就怎样。后泛指对事依违两可,没有主见。孔子在提到古代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等人时评论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可以说得上是不动摇自己的信念,

  • 物不得其平则鸣

    鸣:鸣叫。这里泛指有所抒发。 事物得不到原有的平静,就要有所抒发。 后多指人的遭遇不平就要发出声音表示不满或反抗。语出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

  • 七年而后知

    源见“七年辨材”。比喻贤才见知之晚。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