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南阳高卧

南阳高卧

源见“卧龙”。指诸葛亮隐居待时。明万寿祺《赠胡彦远》诗:“南阳高卧真名士,东汉馀生旧党人。”


【典源】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又引《魏略》曰:“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颖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

【今译】诸葛亮字孔明,家世本琅邪阳都人,汉末隐居于南阳隆中,耕作为业,喜欢吟诵《粱父吟》。身长八尺,常将自己比做管仲,乐毅,但当时很少有人推重他。只有崔州平,徐庶等与他为友,知道他的才能。几人常一起游学,其他人都对书策精通熟读,只有诸葛亮只了解其大意。每天早晨晚上闲暇之时,便抱膝长啸。当时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去见,对刘备说:“有位诸葛孔明,是人中的卧龙,您不想见见他吗?”刘备说:“请您与他一起来吧。”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怀有治世才干,待时而起; 也以“卧龙”等指这样的人。

【典形】 长抱膝、伏龙高卧、琅邪人、梁甫卧龙、梁甫吟、梁父吟、南阳高卧、起卧龙、卧龙、卧龙才、卧龙诸葛、卧南阳、吟龙、卧龙公、南阳龙卧、长吟抱膝、悲吟梁父、高吟梁甫、抱膝意、久卧龙。

【示例】

〔长抱膝〕 北周·庾信《卧疾穷愁》:“讵知长抱膝,徒为梁父吟。”

〔伏龙高卧〕 明·杨慎《六州歌头·吊诸葛》:“伏龙高卧,三顾起隆中。割宇宙,分星宿; 借江东,祝春风。”

〔琅邪人〕 唐·李白《邺中赠王大》:“耻学琅邪人,龙蟠事躬耕。”

〔梁甫卧龙〕 唐·骆宾王《狱中书情通简知己》:“汉阳穷鸟客,梁甫卧龙才。”

〔梁甫吟〕 唐·杜甫《登楼》:“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梁父吟〕 宋·萧豳 《题汪水云诗卷》:“广陵散在斜阳远,梁父吟成昨雨收。”

〔南阳高卧〕 明·万寿祺《赠胡彦远》:“南阳高卧真名士,东汉余生旧党人。”

〔起卧龙〕 宋·杨亿《成都》:“漫传西汉祠神马,已见南阳起卧龙。”

〔卧龙〕 唐·高适《三君咏·魏郑公》:“寂寞卧龙处,英灵千载魂。”

〔卧龙诸葛〕 宋·辛弃疾《贺新凉·寄同甫》:“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卧南阳〕 唐·杜甫《武侯庙》:“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吟龙〕 唐·罗隐《送淮南李司空朝觐》:“宣父道高休叹凤,武侯才大本吟龙。”


猜你喜欢

  • 横汾宴

    源见“汉武横汾”。指君臣欢宴。唐徐彦伯《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诗:“皆言侍跸横汾宴,暂拟乘槎天汉游。”【词语横汾宴】   汉语大词典:横汾宴

  • 汗不敢出

    形容紧张、恐惧的样子。语出《世说新语.言语》:“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

  • 尉佗

    《史记》卷一一三《南越列传》:“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令任嚣病且死……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祖已定天

  • 藏拙徐陵

    唐.刘餗《隋唐嘉话》下:“梁常侍徐陵聘于齐,时魏收文学北朝之秀,收录其文集以遗陵,令传之江左。陵还,济江而沈之,从者以问,陵曰:‘吾为魏公藏拙。’”南朝诗人徐陵,擅长宫体诗,在当时文坛上与北朝庾信齐名

  • 讼鹿

    源见“蕉鹿梦”。比喻计较利名得失。宋宋祁《昼寝》诗:“梦柯向费论荣辱,讼鹿何烦竟有无。”【词语讼鹿】   汉语大词典:讼鹿

  • 东箭南金

    《乐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箭,一种细小坚实可作箭杆的竹子,出之东南。西南出金石。后来就用“东箭南金”比喻高尚的人品,优秀的人才。也作“南金东箭”。唐.

  • 乌衣巷

    源见“乌衣门第”。东晋时王 谢望族居此,因以借指豪门贵族的住处。诗文中多以咏怀金陵古迹、寄托兴亡盛衰的感慨。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 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退飞鹢路

    源见“六鹢风”。比喻落榜不中,仕途失意。唐张鷟《监尹勤奏学生多无经业举送至省落第并请退还本邑以激励庶望生徒进益》:“登上科者,高步于龙门;落下第者,退飞于鹢路。”

  • 山阳怨笛

    同“山阳笛”。宋张炎《桂枝香.送宾月叶公东归》词:“旧怀难写,山阳怨笛,夜凉吹月。”

  • 龙甲

    宋张元《雪》诗:“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后因以“龙甲”喻指雪。元 徐再思《柳营曲.和听雪》曲:“蚕叶纵横,龙甲琮琤,寒粟玉楼生。”【词语龙甲】   汉语大词典:龙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