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口是心非

口是心非

心口不一,嘴上讲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晋代葛洪《抱朴子.微旨》:“若乃憎善好杀,口是心非;背向异辞,反戾直正;虐害其下,欺罔其上;叛其所事,受恩不感……凡有一事,辄是一罪。”


并列 口上说是,心里却不是,心口不一致。语出晋·葛洪《抱朴子·微旨》:“若乃憎善好杀,口是心非,背后异辞,反戾直正……凡有一事,辄是一罪。”廖辉英《红尘孽债》:“谁不知道高建筑师~。这一点,汤建筑师就比你诚实,至少他心口如一。”△贬义。多用于形容人虚伪做作的思想行为。→言不由衷 两面三刀 佛口蛇心 阳奉阴违 ↔言行一致 心腹之言 心口如一。也作“面是背非”、“面是心非”、“貌似情非”、“貌似心非”。


解释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

出处东晋·葛洪《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晚年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炼丹采药,从事著述,直至去世。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理论家、医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过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撰著丰富、内容精玄、成绩卓著。不过,他的作品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和《神仙传》。

在《抱朴子·微旨》中葛洪说:“憎恶行善,喜好杀伐,嘴上一套心里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违背正道,残害下属,欺迷上司,背叛主人,得到恩惠而不感激,贪赃枉法,收受贿赂,黑白颠倒,以权谋私,滥施刑法,破坏别人的家庭,抢夺别人的财宝,谋害别人的生命,夺取别人的地位,侵凌贤能之士,诛杀投降之人,诽谤神仙圣人,打伤修道之士,射杀飞禽,毁伤生命萌芽,教唆他人作恶,隐藏别人优点,身处险境却悠然自得,窃取他人的功劳,破坏别人的好事,抢夺别人喜欢的东西,拆散别人的亲情骨肉,好强争胜,借多还少,放水放火淹烧他人,利用法术暗害别人,欺负弱小,以次充好,巧取豪夺,拦路抢劫,品行不端,作风不正,吹牛诈骗,传播他人隐私,借钱不还,有钱不借,贪欲无限,拒绝诚信,不顺从天命,不尊敬师长,嘲笑他人行善,毁坏他人庄稼,损坏他人器物,让人吃不干净的饭食,短斤少两,鱼目混珠,骗人钱财等等,其中任何一条行为都是一种罪过。根据后果的轻重,掌管生命的神仙会扣除作恶者的寿命,如果扣完就会死掉。”


【词语口是心非】  成语:口是心非汉语词典:口是心非

猜你喜欢

  • 问君平

    源见“成都卖卜”。谓占卜。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宋张耒《冬至后三日》诗:“穷通付吾道,不复问君平。”

  • 竹王神

    源见“竹王”。指竹王神像。清黄遵宪《新嘉坡杂诗》之六:“偶题木居士,便拜竹王神。”

  • 仲叔辞安邑

    源见“食无肝”。表示节士清廉自爱。明钱子正《自笑》诗:“不知仲叔辞安邑,可是猪肝解累人。”

  • 南风竞

    源见“南风不竞”。谓南音气势强劲。清左宗棠《秋日泛舟泉湖作》诗:“频年南风竞,靖内先戎索。”

  • 一事无成

    一件事也没有作成。意思是毫无成就。唐代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毵( ㄙㄢ sān 三)毵:毛发长的样子。主谓 做任何一件事都没有成就。柳建伟《王金栓上校的婚姻》

  • 湘君

    同“湘妃”。《史记.秦始皇本纪》:“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汉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舜涉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 湘之间,俗谓之湘君。”或以为湘水

  • 阳城下蔡困嫣然

    源见“东墙窥宋”。形容女子的艳丽迷人。宋苏轼《浣溪沙.赠楚守田待制小鬟》词:“学画鸦儿正妙年。阳城下蔡困嫣然。”

  • 山阳玉笛

    同“山阳笛”。清袁枚《到淮感故人寥落归舟口号》:“山阳玉笛听不休,铜狄摩挲我欲愁。”

  • 画狱无入

    源见“画地为牢”。指未受囚狱之辱者。南朝梁简文帝《罢雍州恩教》:“折以片言,事关往圣,寄之勿扰,传彼昔贤,故克木不对,画狱无入。”

  • 浣纱倾敌国

    源见“西施”。指君主惑于女色,荒废朝政,国败身亡。浣纱,指浣纱女西施。宋刘筠《再赋七言》:“欲选浣纱倾敌国,越王更起近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