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吴中四才子

吴中四才子

明代中叶徐祯卿、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四人齐名,都是吴中(苏州府别称)地区才气横溢的文人,人们称之为“吴中四才子”。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毂(gǔ谷),弘治进士,官国子监博士。与李梦阳等并称“前七子”。主张复古。论诗主情致,其诗风格清朗,少数作品指陈时事,隐寓讽刺之意。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弘治举人。官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能诗文,工书法。小楷学钟繇、王羲之;狂草学怀素、黄庭坚。笔势劲健,又能出入变化,自成面目,为当时书家代表。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少与张灵相善,学画于周臣。后结交沈周、文征明等,切磋文艺。年29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后游历名山大川,致力绘事,卖画为生。赋性疏朗,放逸不羁。擅画山水,并工人物、花鸟,工笔、写意俱佳。兼善书法,能诗文。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璧,以字行,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以岁贡生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后辞官归。诗文书画皆工,尤以画名。最善山水,兼工花卉、兰竹、人物等,影响甚大,称“吴门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出典】:

明史》卷286《文苑列传二·徐桢卿传》7351页:“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


【词语吴中四才子】   汉语词典:吴中四才子

猜你喜欢

  • 情尽桥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五“雍陶”载:雍陶典(掌管)阳安,送客至情尽桥。问其故(指此桥为何名为情尽),左右曰:“送迎之情止至,故桥名情尽,”陶命笔为一诗云:“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

  •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君子从事脑力劳动,小人从事体力劳动。 这是古代儒家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的传统观念。语出《左传.襄公九年》:“知武子曰:‘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国语.鲁语下》:“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

  • 泽宫射

    《周礼.夏官.司弓矢》:“泽共射椹质之弓矢。”东汉.郑玄注引郑司农(众)云:“泽,泽宫也。所以习射选士之处也。”《礼记.射义》:“天子将祭,必将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泽

  • 以己为马,以己为牛

    《庄子.应帝王》:“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蒲衣子,尧时的贤人,王倪之师。而,汝,指向他发问的齧缺)?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舜;泰氏,伏羲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以:做,从事。 倘若有利于国家,就豁出性命去干,岂敢为个人打算而趋福避祸! 形容人一心为公的崇高品质和博大胸怀。语出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力微任重亦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

  • 虎豹关

    源见“九关虎豹”。喻指严守的城关。元 萨都剌《越台怀古》诗:“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 矰缴之说

    《韩非子.五蠡》:“事败而勿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矰缴之说而侥幸其后?”矰( ㄗㄥ zēng 曾)缴( ㄓㄨㄛˊ zhuó 浊):古代用丝系矢射鸟的工具。比喻因个人的私利而劝说别人。

  • 风雨不改

    源见“风潇雨晦”。又《诗.郑风.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唐元稹《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岂所谓徐公之行已有常,而诗人之风雨不改耶?”偏正

  • 五牛琢

    源见“五丁开道”。指秦 惠王琢石牛以探入蜀之路。唐岑参《招北客文》:“五牛琢而秦女至,一蛇死而力士毙。”

  • 鵷步

    同“鸳行”。明李东阳《郊祀前一日斋居候驾》诗:“尺地龙颜瞻九陛,两班鵷步引千官。”【词语鵷步】   汉语大词典: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