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

庄子.达生》:“纪渻(shěng)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纪渻子所养的斗鸡开始骄悍,后来养得形似木鸡,这种斗鸡养到像木头一样不动不惊、神识安逸,才算训练有素,养到家。这则故事是从正面举例叙述的。后常以“呆若木鸡”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神态,则全用为贬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黑兽》:“猕戴石而伏,悚若木鸡,惟恐堕落。”


述补 呆笨得像木头鸡一样。语本《庄子·达生》记载,纪渻(shěng)子替齐王驯养斗鸡,四十天才完成,训练好的鸡听见别的鸡叫时,却没有任何反应,“望之似木鸡矣”。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大堂上死一般寂静,文武们~。”△贬义。多用于神态方面。→木立若偶 呆头呆脑目瞪口呆 ↔欢蹦乱跳 生龙活虎。也作“蠢若木鸡”、“呆如木鸡”、“呆似木鸡”。


解释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庄子·达生》:“纪(shěnɡ)子为王养斗鸡。……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西周时,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呢。”过了十天,周宣王再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再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回答说:“还是那么迅速地回头看,意气还是显得强盛。”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也不会有什么反应,看上去就像木头雕刻的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因为它精神凝滞,别的鸡没有敢来应战的,见到它只会掉头逃跑。”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达生》,《达生》就是通达生命的真义,这一篇的主旨重在说养神,强调人的精神作用。

反义聪明伶俐

例句

人们第一眼看见将军的时候,都吃惊得呆若木鸡。


【词语呆若木鸡】  成语:呆若木鸡汉语词典:呆若木鸡

猜你喜欢

  • 义里

    参见:拔藩

  • 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甘( ㄏㄢ hān )酒:沉湎于酒。甘,同“酣”。嗜音:陶醉于音乐。峻宇:高大的屋宇。雕墙:彩绘的墙壁。!沉湎于酒,陶醉于音乐,建筑高大殿宇,精细雕饰宫墙。这些事只要有一桩,就没有人不灭亡。语出《书

  • 通家文举过

    《后汉书.孔融传》:“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

  • 碧海桑田

    同“沧海桑田”。元冯子振《鹦鹉曲.洞庭钓客》曲:“算人间碧海桑田,只是燕鸿来去。”

  • 新鬼大,故鬼小

    《左传.文公二年》:“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大,通太,大庙即太庙,古时帝王的祖庙,祭祀祖宗属于大事,故称),跻僖公(跻,音jj,升;跻僖公,是指把僖公的享祀之位升到闵公之上),逆祀(闵公和僖公是兄弟

  • 回天运斗

    犹言旋转乾坤。唐 张鼎《邺城引》:“荡海吞江制中国,回天运斗应南面。”见“回天倒日”。唐·张鼎《邺城引》:“荡海吞江制中国,~应南面。”【词语回天运斗】  成语:回天运斗汉语大词典:回天运斗

  • 庾园

    北周庾信《小园赋》:“余有数亩敝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霜。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后世遂有“庾园”之称。亦用以借称故园。唐许浑《怀旧居》诗:“藤蔓覆梨张谷暗,

  • 壶叟杖

    同“壶公杖”。元吴存《满江红.谢番丞荐举》词:“倚我一枝壶叟杖,为公三弄桓伊笛。”

  • 长卿四壁

    源见“家徒四壁”。形容一贫如洗。司马相如,字长卿。清赵执信《索纸行》:“长卿四壁羞文君,千金万里来长门。”

  • 沉陆

    《世说新语.轻诋》:“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负其责!’”晋.桓温和众将领同乘大船,在淮河之上眺望中原国土,愤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