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周郎顾曲

周郎顾曲

或称“顾曲周郎”。原指周瑜精通音乐。后分别指爱好音乐或有很高音乐素养的人。周瑜(事迹见前“升堂拜母”条)少时风流倜傥,精通音乐,即使饮酒过量,乐曲有了缺漏或错误,也能听出来,并且必然要人家改正。所以当时的人编了一首民谣说:“曲有误,周郎顾。”后也因此以“顾曲”表示欣赏音乐、戏曲。

【出典】: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卷54第1265页:“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例句】:

宋·刘克庄《哭孙李蕃二首》其一:“看花李益无同伴,顾曲周郎有后身。” 清·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谁谓周郎顾曲之场,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


主谓 周瑜精于音乐。语本《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清·愈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谁谓~之场,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褒义。多用于指爱好音乐或有很高音乐素养的人。也作“顾曲周郎”。


【典源】《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周)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今译】 三国吴周瑜字公瑾,是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年二十四即任建威中郎将,时人呼为“周郎”。他年轻时曾专心研究音乐,造诣颇深,即使饮酒微醉之时,如果奏曲有误,他也能听出来,一定回头去看奏曲的人。因而当时人传语:“曲有误,周郎顾。”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对音乐精通; 也指席上欣赏音乐; 或用以借指听音乐的知音或情人。

【典形】 顾曲、顾曲多情、顾曲中误、顾曲周公瑾、顾曲周郎、回头顾曲、曲误动周郎、知音周郎、周郎顾、周郎顾曲、周郎知曲误、曲误不须顾、公瑾见误、周郎一顾、恋红牙、微笑周郎、畏周郎、顾曲人、周郎醉眼、觅周郎、小误已回头、忆周郎、郎能顾曲。【示例】

〔顾曲〕 宋·周邦彦《玉楼春》:“休将宝瑟写幽怀,座上有人能顾曲。”

〔顾曲多情〕 宋·毛珝《踏莎行·题草窗词卷》:“顾曲多情,寻芳未老,一庭风日知音少。”

〔顾曲中误〕 清·黄景仁《迈陂塘·白紵山》:“南州雄踞,笑作贼匆匆,更何情绪,来顾曲中误?”

〔顾曲周公瑾〕 清·沈受宏《赠吴事衍》:“共传顾曲周公瑾,谁识哀时庾子山。”

〔顾曲周郎〕 宋·刘克庄 《摸鱼儿》:“问顾曲周郎,而今还解,来听小词否?”

〔回头顾曲〕 清·郑燮《周瑜宅》:“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曲误动周郎〕 南朝陈·江总《和衡阳王殿下高楼看妓》:“弦心艳卓女,曲误动周郎。”

〔知音周郎〕 宋·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周郎顾〕 唐·李瑞《听筝》:“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周郎顾曲〕 宋·罗椅《柳梢青》:“子野闻歌,周郎顾曲,曾恼夫君。”

〔周郎知曲误〕 金·元好问 《南冠行》:“长安张敞号眉妩,吴中周郎知曲误。”


【词语周郎顾曲】  成语:周郎顾曲汉语词典:周郎顾曲

猜你喜欢

  • 北山猿鹤

    源见“北山移文”。指隐居不仕。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词:“更小隐,寻幽约。且丁宁休负,北山猿鹤。”【典源】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涧户摧绝无与归

  • 抱璞荆山

    源见“和氏之璧”。指怀才未遇。《晋书.应詹传》:“四门开辟,英彦凫藻。收春华于京辇,采秋实于岩薮,而泓抱璞荆山,未剖和璧。”

  • 红泪

    苻秦方士王嘉《拾遗记》卷七“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称女子之泪为“红泪”,或

  • 困兽犹斗

    比喻陷于绝境的势力,因不甘心灭亡而垂死挣扎。公元前597年,晋国在与楚国争霸中失败。晋军主帅荀林父以作战失利请求处死自己,晋景公想答应他。这时,晋大夫士渥浊劝阻他说:“从前,城濮之战时,晋国虽然打败了

  • 家肥

    《礼记.礼运》:“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孔颖达疏:“此一节明人及国家天下等皆悉肥盛,所以养生送死,常事鬼神。”

  • 魏紫

    源见“魏紫姚黄”。牡丹名种之一。宋辛弃疾《临江仙》词:“魏紫朝来将进酒,玉盘盂样先呈。”【词语魏紫】   汉语大词典:魏紫

  • 奠两楹

    源见“夫子梦奠”。指贤人或贵人死亡。宋黄庭坚《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一:“日者倾三接,天乎奠两楹。”

  • 穿胸人

    《文选》卷五六.陆倕《石阙铭》注引《博物志》:“昔禹平天下,会诸侯于会稽之野。防风后至,杀之。夏德盛,二龙降之,使范成克御之,以行域外。既周,南经防风之神,见禹使,怒而射之,有迅雷,二龙升去。二臣恐,

  • 性相近,习相远

    人类的性情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 表示人类性格的形成,受环境的影响极大。语出《论语.阳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汉.王符《潜夫论.本政》:“夫善恶之象,千里合符,百世

  • 黄骢少年

    《北史.裴果传》:“永安(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年号)末,盗贼蜂起,果从军征讨,乘黄骢马,衣青袍,每先登陷阵,时人号为‘黄骢少年’。永熙(北魏孝武帝元骢年号)中,授河北郡守。”北朝魏将领裴果,少年时从军讨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