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喜新厌故

喜新厌故

又作“喜新厌旧”。喜:喜欢。新:新的。厌:厌弃。故:旧的。指喜欢新的,厌弃旧的。王茂荫(?-1865年),字椿年,歙(shè射)县(今安徽歙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咸丰三年(1853年),升户部侍郎。当时,由于太平天国起义军在各地进击清军,清政府财政困难。户部奏请铸造价值为“十”、“五十”的铜钱,诸王大臣又奏请增加铸造价值为“一百”、“一千”的铜钱,称这些是四项大铜钱。价值“一千”的铜钱,以铜重二两为准,其余顺次下减。王茂荫上奏条陈说:“大比值铜钱的铸造,本意在于节约减省原材料,从汉朝直到明朝,发行铜钱已经多次了。不久就废弃,没有能够经历长久的。如今发行大比值铜钱,很感方便有利,大概都是喜欢新的、厌弃旧的,人们心情大都如此。但在极短的时间,就会废弃它,如像破旧鞋那样没有价值。考查很多以前的事情,没有不是如此的。铸造加大铜钱比值的办法商业交易必定受到干扰;折算铜钱的价值过大,它的废弃必然迅速,这是物极必反的必然现象。议论的人说:国家铸造铜钱的制度,价值相当“十”就是“十”,价值相当“一千”就是“一千”,谁能敢于有所违反不遵?岂不知当政官员能够规定铜钱价值,而不能够规定物资价值,官府命令铜钱价值相当“一千”,民众不敢以为是“一百”;可是物资价值“一百”,民众不困难抬高物资价格以为是“一千”。自古以来大比值铜钱被废弃,多由于私人铸造钱币繁盛兴起,于是物价飞腾踊涨。”

【出典】:

清史稿》卷422《王茂荫传》12173页:“户部奏铸当‘十’、当‘五十’大钱,王大臣又请增铸当‘百’、当‘千’,谓之四项大钱。当‘千’者,以二两为率,余递减,茂荫上疏争之曰:‘大钱之铸,意在节省,由汉讫明,行之屡矣。不久即废,未能有经久者。今行大钱,颇见便利,盖喜新厌故,人情一概。及不旋踵,弃如敝屣。稽诸往事,莫非如是。钱法过繁,市肆必扰;折当过重,废罢必速,此人事物理之自然。论者谓国家此制,当‘十’则‘十’,当‘千’则‘千’,孰敢有违?不知官能定钱直,而不能定物直,钱当‘千’,民不敢以为‘百’;物直‘百’,民不难以为‘千’。自来大钱之废,多由私铸繁兴,物价腾踊。’”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27回:“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80回:“有几个喜新厌故的人物拟加入人权、教育……各问题,已审议了好几次,终因党见不同未曾议决。”


见“喜新厌旧”。《清史稿·王茂荫传》:“今行大钱,颇见便利,盖~,人情一概。”


【词语喜新厌故】  成语:喜新厌故汉语词典:喜新厌故

猜你喜欢

  • 贫贱交

    同“贫贱之交”。明罗贯中《风云会》三折:“卿道是糟糠妻不下堂,朕须想贫贱交不可忘。”【词语贫贱交】   汉语大词典:贫贱交

  • 郑五歇后

    《旧唐书.郑綮传》:“綮(郑綮,行五)善为诗,多侮剧刺时,故落格调,时号‘郑五歇后体’。”本指一种多用诙谐歇后语的诗体,后以“郑五歇后”指歇后语。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上半部之末出……宜作郑五

  • 杞天堕

    源见“杞人忧天”。形容天翻地覆的变化。清朱彝尊《杂诗》之十:“桑海讵难干,杞天亦可堕。”

  • 兰亭秋树

    源见“冬青树”。表示对旧朝旧事的缅怀。清归庄《读郑所南心史》诗:“井澳夜涛声惨咽,兰亭秋树色凋枯。”

  • 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意谓有官职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可辞职不干;负责进谏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可辞职不于。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唐.韩愈《争臣论》:

  • 之死不渝

    源见“柏舟”。指妇女丧夫至死守节不嫁。宋苏辙《祭亡婿文逸民文》:“女有烈志,留鞠诸孤,赋诗《柏舟》,之死不渝。”见“之死靡它”。【词语之死不渝】  成语:之死不渝汉语大词典:之死不渝

  •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诸侯:西周春秋时代,受周王册封的各国国君。息:指战争平息。 一发脾气,诸侯便都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战事。 古时形容某些政客,具有操纵时势,或使之紧张,或使之松弛的诡诈之术。语出《孟子.滕文

  • 小朝廷

    《宋史.胡铨传》:“南宋决定与金议和,胡铨上疏说:“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后以“小朝庭”讥讽偏安的局面。清.黄景仁《风山南宋故内》诗:“废苑年年长绿芜,小朝廷此忍须臾。”【词语小朝廷

  • 挂剑

    《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扎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扎剑,口弗敢言。季扎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

  • 登楼

    源见“王粲登楼”。指汉末王粲避乱客荆州,思归,作《登楼赋》之事。泛指客游思乡。唐杜甫《春日江村》诗之五:“群盗哀王粲,中年召贾生。登楼初有作,前席竟为荣。”宋陆游《秋望》诗:“一樽莫恨盘飨薄,终胜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