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耳:语助词,而已。一作“尔”。 为了国事,忘记家事;为了公事,忘记私事。 形容一心为国、为公。语出《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明.李贽《焚书.读史.晁错》:“是故国尔忘家,错唯知日夜伤刘氏之不尊也;公尔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晁氏之不安矣。”鲁迅《两地书.九》:“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身家且不要,遑说权利思想?”也引作〔公耳忘私,国耳忘家〕。清.钱大昕《冯谖论》:“古之为大臣者,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其他 国耳、公耳:只想着国家、公事而已。为了国家,忘记了家庭,为了公事,忘记了私事。形容一心为国、一心为公。语出《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鲁迅《两地书》第9:“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的气概。”也单作“国尔忘家”、“公而忘私”。△褒义。描写献身。也作“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公耳忘私,国耳忘家”、“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词语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成语: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猜你喜欢

  • 琴尾焦

    源见“焦尾琴”。比喻物有残缺。清查慎行《断砚歌寄和姜西溟》:“唾壶口缺琴尾焦,笑此依然配清供。”

  • 萤牖

    源见“囊萤照读”。称简陋的读书处。唐顾云《上池州卫郎中启》:“数间萤牖,犹存于去兽江边;一叶渔舟,尚系于还珠岸下。”

  • 鸿爪雪泥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爪印,鸿飞那复计东西。”后以“鸿爪雪泥”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清袁枚《答何献葵明府书》:“追忆当年留宿,或提灯而采荷叶,或曳足而仰星

  • 轮扁斫

    源见“轮扁斫轮”。指名工巧匠所制。唐元稹《八骏图诗》:“车无轮扁斫,辔无王良把。”

  • 越鄂君

    源见“鄂君被”。指倜傥风流的男子。明陈子龙《春游》诗之一:“鞭冲湿雾张公子,舟泛横波越鄂君。”

  • 韫价

    同“韫椟待价”。《晋书.郤诜阮种等传论》:“郤诜等并韫价州里,褏然应召,对扬天问,高步云衢。”【词语韫价】   汉语大词典:韫价

  • 指雁为羹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终身无,簸箕星,指云中,雁作羹。”“指雁为羹”,是指用天上的大雁去做羹汤,相去遥远,不切实际。用以比喻用不切实际的想法自慰。《雍熙乐府.醉花阴.赶苏卿套》:“当初指雁为羹

  • 贷粟监河

    《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於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子忿然作色。监河侯,即魏文侯。庄周向魏文侯借粮,魏文侯不能救燃眉之急,却要庄周寄希望于他将来得邑金后的

  • 羽林

    源见“羽林骑”。皇家禁卫军——羽林军的省称。唐王建《羽林行》:“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词语羽林】   汉语大词典:羽林

  • 枯鱼过河泣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四》:“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后因以“枯鱼过河泣”表示事后悔恨或记取教训。宋黄庭坚《次韵子瞻与尧舒》:“清天行泽不汲汲,尔亦枯鱼过河泣。”亦用喻誓死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