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而化之

大而化之

原指以大道化服天下,后则形容为事当举其概要,不宜琐细、具体。齐人浩生不害问孟子,乐正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孟子回答道,他是个好人,是个实在的人。浩生不害又问,什么叫作好?什么叫作实在?孟子回答道,一个人使他人感到可爱便是好,他自己的确有值得人爱的优点便叫实在;那些优点确乎充实于他本身便叫作美;不止是充实,而且表现突出便叫作大;不但是大,而且能化服世人便叫作圣;圣人德广,以至到了神妙不可测度的境界,便叫作神。乐正子正是处在好和实在二者之间和美、大、圣、神四者之下。

【出典】:

孟子·尽心》下:“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例句】:

朱自清《文心序》:“这些新的又未免太无边际,大而化之了。”


其他 原是赞美一个人的修养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现用以形容做事马虎,不谨慎。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朱自清《文心序》:“这些新的又未免太无边际,~了。”△用于做事态度马虎方面。→粗枝大叶 敷衍了事 ↔寻根究底 小心翼翼


【词语大而化之】  成语:大而化之汉语词典:大而化之

猜你喜欢

  • 玉堂手

    源见“玉堂金马”。指翰林学士的手笔、文才。宋陈师道《谢端砚》诗:“挥翰吾非玉堂手,断金君有古人心。”【词语玉堂手】   汉语大词典:玉堂手

  • 大法小廉

    又作“小廉大法”。法:执法守法。廉:廉洁奉公。要守法廉洁,大臣尽忠,小臣尽职。清圣祖(1654-1722年),名玄烨,是清世祖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玄烨即帝位,改次年年号为康熙。康熙十八年

  • 大未必佳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孔融)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李膺)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指通禀接见)。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 西家宋

    同“西邻玉”。清李渔《意中缘.送行》:“这风姿俨似西家宋,言词雅近儒家孔,衣冠不类优家孟,怎不教人知重。”

  • 素餐

    同“尸位素餐”。汉桓宽《盐铁论.盐铁箴石》:“今有司以不仁,又蒙素餐,无以更责雪耻矣。”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官实素餐,民则菜色。”【词语素餐】   汉语大词典:素餐

  • 临渴穿井

    穿:凿,挖。临到口渴时才去打井。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语本《内经.素问》:“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见“临渴掘井”。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118:“~,

  • 碧海栽桑

    同“沧海桑田”。清 丘逢甲《五叠〈秋怀〉韵》之二:“黄金铸橘公孙树,碧海栽桑子母沙。”

  • 筑台避债

    源见“逃债台”。谓设法逃避债务。清王夫之《广遣兴》诗之二:“周赧筑台深避债,鲁哀徙宅再忘妻。”

  • 负剑之训

    《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孔颖达疏:“负剑辟咡诏之者,岂但在行须教正,在抱时亦令习也。负,谓致儿背上也;剑谓挟于胁下,如带剑也;辟,倾也;咡,口旁也;诏,告也。”后因以“负剑之训”谓对孩子从

  • 心马

    源见“心猿意马”。指心,心思。心动如奔马,故称。《法苑珠林》卷九九:“岂可放纵心马,不加辔勒;驰骋情猴,都无制锁?”【词语心马】   汉语大词典:心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