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孔子泣麟

孔子泣麟

麟(lín林):麒麟。古代传说动物,形状象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有尾。古人以它象征祥瑞。后以此典感慨天下动乱,生不逢时,志向抱负不能实现。 此典指孔子见死麟,以为死亡之兆,哀叹自己政治主张不能继续推行。 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春,在大野(今山东巨野县北)地方打猎。叔孙氏驾车人鉏(chú除)商猎获一头怪兽,以为是不祥之兆。仲尼(孔子,字仲尼)看见它,说:“这是麒麟。”便将它取走。说:“黄河不再见神龙负八卦图出现,洛水不再见神龟负洛书出现,我也快完啦!”颜渊(颜回,字子渊,孔子学生)死亡,孔子说:“这是老天爷要我去死啊!”等到打猎又见到死麒麟,孔子说:“我的主张和理想已到尽头!”于是长叹道:“世上没有哪个人能理解我呀!”此典又作“泣麟”、“麟穷”、“鲁泽祥麟”、“伤麟”、“麟终”、“吾道穷”、“大野麟”、“麟死鲁郊”、“麟史”、“悲麟”、“麟泣”、“获麟”、“绝麟”、“鲁麟”、“麟绝”、“麟笔”、“道将穷”、“麟父笔”、“麟获”、“麟凤”、“麟经”、“嗟麟”。

【出典】:

史记》卷47《孔子世家》1942页:“鲁哀公十四年春,狩(shòu寿,打猎)大野,叔孙氏车子(驾车人)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黄河)不出图’(传说有龙马从黄河出,背负八卦图),雒(luò洛,同“洛”)不出书(传说有神龟从洛水出,背负洛书。上二句参见《易·系辞》:“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

【例句】: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泣麟。” 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四:“麟穷季氏置,虎振周王圈。” 唐·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侧闻鲁泽祥麟,希委质于宣父;吴坂逆骥,实长鸣于孙阳。” 唐·李隆基《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唐·王维《哭祖六自虚》:“鵩起长沙赋,麟终曲阜编。” 唐·杜甫《积草岭》:“旅泊吾道穷,衰年岁时倦。” 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时伤大野麟,命问长沙鵩。” 唐·柳宗元《东平吕君诔》:“麟死鲁郊,其灵不绝。” 唐·元稹《易家有归藏判》:“且穆姜遇艮,足征麟史之文;尼父得坤,亦验归藏之首。” 唐·李商隐《失题》:“斯文虚梦鸟,吾道欲悲麟。” 唐·罗隐《谒文宣王庙》:“雨淋状似嗟麟泣,露滴还同叹凤悲。” 宋·苏轼《端砚诗》:“鲁史记获麟,晋帖题裹鲜。” 宋·苏轼《次韵子由东楼》:“独栖高阁多辞客,为著新书未绝麟。” 宋·陆游《元日读易》:“春秋虽自鲁麟绝,礼乐盖先秦灭亡。” 宋·范成大《别拟太上皇帝挽歌词》之五:“麟绝仲尼笔,猿啼神禹碑。” 宋·张孝祥《积草岭》:“旅泊吾道穷,衰年岁时倦。” 宋·汪元量《杭州杂诗》之二十:“喟叹投麟笔,悲歌击唾壶。” 金·元好问《杨之美尚书挽章》:“冠盖龙门此日空,人知麟出道将穷。” 元·揭傒斯《史馆独坐》:“寂寥麟父笔,才薄欲辞官。” 明·袁宏道《过二酉师旧斋》:“笔绝知麟获,人亡为国哀。” 明·陈子龙《宗子相》:“神仙竟寂寞,麟凤徒三叹。”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十:“麟经断烂炎刘始,幸有兰台聚秘文。” 清·丘逢甲《秋怀》之三:“中原王气黯东迁,叹凤嗟麟意惘然。”


【典源】《春秋·哀公下》:“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 《左传·哀公十四年》:“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 曰:‘有麕 (jun) 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孔丛子·记间》:“叔孙氏之车卒曰子鉏商,樵于野,而获兽焉。众莫之识,以为不祥,弃之五父之衢。冉有告夫子曰:‘有麕而肉角, 岂天之妖乎?’夫子曰:‘今何在? 吾将观焉。’遂往,谓其御高柴曰:‘若求之言,其必麟乎?’到视之,果信。言偃问曰:‘飞者宗凤,走者宗麟,为其难致也,敢问今见其谁应之?’子曰:‘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祥。今周宗将灭,天下无主,孰为来哉?’遂泣曰:‘予之于人,犹麟之于兽也,麟出而死,吾道穷矣。’”《孔子家语·辨物》、《史记·孔子世家》亦载,文略。

【今译】 春秋时鲁哀公十四年,在大野地方打猎,叔孙氏的车卒鉏商,获得一只怪兽,大家都不认识,认为不祥,将它丢弃。孔子弟子冉求(字子有)告知孔子:“像獐子而有肉角,这是天降的妖怪吗?”孔子说:“现在在哪? 我去看看。”前往,对驾车人说:“如果像冉求说的,那不就是麟吗?”到了一看,果然是。弟子言偃问:“飞禽之首是凤,走兽之首是麟,因为它们难以见到,请问今天出现应在谁的身上?”孔子说:“天子广布德行,将使天下太平,则麟凤龟龙,先出现为祥瑞。现在周室将灭,天下无主,它为什么来呀?”于是流泪说:“我之对于人,就像麟之对于兽,麟出而死,我的道也到尽头了。”

【释义】 后以此典感慨天下动乱,生不逢时,志向抱负无法施展; 或以“麟经”等借指《春秋》,也泛指著述。

【典形】 悲麟、大野麟、道将穷、获麟、嗟麟、绝笔麟、绝麟、麟笔、麟凤、麟父笔、麟获、麟经、麟绝、麟泣、麟穷、麟史、麟死鲁郊、麟终、鲁麟、鲁泽祥麟、泣麟、伤麟、吾道穷、西狩麟、大野伤麟、鲁郊麟、泪滴不为麟、宣尼袂、泣西狩、非时有麟、狩麒麟、麟非其时、鲁以麟弱、泣麟老人、吾道非、感麟翁。

【示例】

〔悲麟〕 唐·李商隐《失题》:“斯文虚梦鸟,吾道欲悲麟。”

〔大野麟〕 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时伤大野麟, 命问长沙��。”

〔道将穷〕 金·元好问《杨之美尚书挽章》:“冠盖龙门此日空,人知麟出道将穷。”

〔获麟〕 宋·苏轼《端砚诗》:“鲁史记获麟,晋帖题裹鲊。”

〔嗟麟〕 清·丘逢甲《秋怀》之三:“中原王气黯东迁,叹凤嗟麟意惘然。”

〔绝麟〕宋·苏轼《次韵子由东楼》:“独栖高阁多辞客,为著新书未绝麟。”

〔麟笔〕 宋·汪元量《杭州杂诗》之二十:“喟叹投麟笔,悲歌击唾壶。”

〔麟凤〕 明·陈子龙《宗子相》:“神仙竟寂寞,麟凤徒三叹。”

〔麟父笔〕 元·揭傒斯《史馆独坐》:“寂寥麟父笔,才薄欲辞官。”

〔麟获〕 明·袁宏道《过二酉师旧斋》:“笔绝知麟获,人亡为国哀。”

〔麟经〕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十:“麟经断烂炎刘始,幸有兰台聚秘文。”

〔麟绝〕 宋·范成大《别拟太上皇帝挽歌词》之五:“麟绝仲尼笔,猿啼神禹碑。”

〔麟泣〕 唐·罗隐《谒文宣王庙》:“雨淋状似嗟麟泣,露滴还同叹凤悲。”

〔麟穷〕 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四:“麟穷季氏置,虎振周王圈。”

〔麟史〕 唐·元稹《易家有归藏判》:“且穆姜遇艮,足征麟史之文; 尼父得坤,亦验归藏之首。”

〔麟死鲁郊〕 唐·柳宗元《东平吕君诔》:“麟死鲁郊,其灵不绝。”

〔麟终〕 唐·王维《哭祖六自虚》:“鵩起长沙赋,麟终曲阜编。”

〔鲁麟〕 宋·陆游《元日读易》:“春秋虽自鲁麟绝,礼乐盖先秦灭亡。”

〔鲁泽祥麟〕 唐·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侧闻鲁泽祥麟,希委质于宣父; 吴坂逸骥,实长鸣于孙阳。”

〔泣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泣麟。”

〔伤麟〕 唐·李隆基《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吾道穷〕 唐·杜甫《积草岭》:“旅泊吾道穷,衰年岁时倦。”

〔西狩麟〕 宋·张孝祥《麒麟砚滴分韵》:“素王西狩麟,笔削昌斯文。”


猜你喜欢

  • 韩掾偷香

    同“韩寿偷香”。宋杨亿《无题》诗之二:“应知韩掾偷香夜,犹记潘郎掷果年。”

  • 怨声载路

    见 “怨声载道”。《旧唐书·张廷珪传》:“州县征输,星火逼迫,或谋计靡所,或鬻卖以充,~,私气未洽。”【词语怨声载路】  成语:怨声载路汉语大词典:怨声载路

  • 盛德遗范

    先人的盛德和遗留下来的规范。《旧唐书.韦陟传》:“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主谓 指先人的美德懿范。《新唐书·韦陟传》:“宋璟见陟叹曰:‘~,尽在是矣。’”△褒义。用于社会生活思念方面。

  • 纫佩

    源见“纫兰结佩”。比喻对别人的恩惠或教益铭记于心,如纫佩在身。尺牍中常用“不胜纫佩”,“纫佩无既”。【词语纫佩】   汉语大词典:纫佩

  • 长门掩

    同“长门深闭”。唐杜审言《赋得妾薄命》:“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

  • 笔参造化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颂扬韩荆州“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极言其思想深刻而文笔精妙。君侯:韩朝宗,任荆州刺史。侔(音móu):相等。究:深入探索。天人:指自然与社会的精微。

  • 一心一意

    《三国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后因以“一心一意”谓同心同意;或专心专意,毫无他念。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 五千言

    《史记.老子列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共五千字,故后以“五千言”指《道德经》,或用为说道家事之典

  • 沥胆

    沥(lì历):水下滴。沥胆,比喻不惜生命竭诚效忠。梁高祖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作乱,陈霸先从始兴(今广东韵关西南)起兵,受湖东王绎的节制,与王僧辩会于白茅洲登坛盟誓,共讨侯景。霸先撰写讨景誓文,首

  • 杞梁妻

    同“杞妇”。唐李白《白头吟》之二:“城崩杞梁妻,谁道土无心?”【词语杞梁妻】   汉语大词典:杞梁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