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孟公惊坐

孟公惊坐

源见“陈惊座”。形容人负盛名,受人仰慕。明唐寅《侠客》诗:“孟公好惊坐,郭解始横行。”坐,通“座”。


【典源】《汉书·游侠传·陈遵传》:陈遵“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请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其人曰陈惊坐云。”

【今译】 汉代陈遵字孟公,是当时著名的侠义之士。他身材高大,容貌伟岸,为人好客,交游甚广。有人请求从来不回绝,所到之处,当地有名的士人争先邀请他,唯恐落后。当时列侯中有一人与陈遵同姓同字,这人每次去人家,一报说陈孟公来了,在坐的人无不震惊,等到见了才知道不是,于是称此人为“陈惊坐”。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有盛名,受人仰慕; 或形容人徒具虚名。

【典形】 陈惊坐、呼余惊坐、惊坐、举坐惊、孟公惊坐、座惊称字孟、虚名陈惊坐。

【示例】

〔陈惊坐〕 清·吴伟业《癸巳春日禊饮社集》:“众中谁识陈惊坐,顾陆相看是老成。”

〔呼余惊坐〕 清·陈维崧《沁园春·赠别芝麓先生》:“正戟门开日,呼余惊坐; 烛花灭处,目我余思。”

〔惊坐〕 唐·骆宾王《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剧谈推曼倩,惊坐揖陈遵。”

〔举坐惊〕 清·唐孙华《有客》:“自非陈孟公,难令举坐惊。”

〔孟公惊坐〕 明·唐寅《侠客》:“孟公好惊坐,郭解始横行。”

〔座惊称字孟〕 南朝陈·柳庄《刘生》:“座惊称字孟,豪雄道姓刘。”


猜你喜欢

  • 獐头鼠目

    形容人的相貌委琐鄙俗。有时也用来指出身贫寒的人。出自唐李揆(kuí葵)语。李揆(710-784年)字端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家于郑州。出身冠族。开元末进士及第,历任陈留尉、左拾遗、右补阙、

  • 奸人之雄

    《荀子.非相》:“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瞻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郤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诛也……。”奸人:虚伪狡诈之人

  • 合镜

    源见“破镜重圆”。谓夫妇离而复合。明汤显祖《紫钗记.宣恩》:“加冠进职君臣礼,合镜还珠夫妇恩。”【词语合镜】   汉语大词典:合镜

  • 同一丘

    源见“一丘之貉”。谓相似,无区别。宋苏轼《辩才老师退居龙井》诗:“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

  • 非熊

    源见“非熊兆”。代称姜太公。也借指辅政贤才。唐李白《大猎赋》:“载非熊于渭滨。”宋陆游《雨中卧病有感》诗:“非熊老子不复见,谁吊遗魂清渭滨。”【词语非熊】   汉语大词典:非熊

  • 屯毛不分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子馆陶,分为屯氏河。”颜师古注:“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屯,音zhūn。汉武帝时候,黄河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可是到隋朝分划州县时,将其误认为毛

  • 谗口铄金

    源见“众口铄金”。形容谗言为害之大。清唐孙华《述古》诗:“谗口成铄金,沉舟由积羽。”主谓 谗言可以化金石。意谓谗言毁贤害能。清·冒襄《影梅庵忆语》:“丁亥,~,太行千盘,横起人面。”△贬义。用于申斥小

  • 党牛怨李

    同“恩牛怨李”。清王士禛《冬日读唐宋金元诸家诗偶有所感各题一绝于卷后凡七首》之二:“党牛怨李君何与,青史千秋有至公。”

  • 鹤归华表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晋太康二年冬大寒,南洲人见二白鹤语于桥下,曰:‘今兹寒不减尧崩年也。’于是飞去。”传说晋代曾有人见二只白鹤在桥下议论天寒后飞走。后以“鹤归”、“天寒白鹤归”作咏桥之典。

  • 目成

    《楚辞.九歌.少司命》:“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东汉.王逸注:“言万民众多,美人并会,盈满于堂,而司命独与我睨而相视,成为亲亲也。”目成,指美人满堂,少司命(司主儿童命运之神)不垂青眼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