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比喻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韩非子主张,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方法也应不断变化。为了说明“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道理,他举了一个守株待兔的故事。故事说,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间耕作时,见一个兔子撞死在树桩子上。他不费气力,拣走了这只死兔子。从此,他丢下农活不干,天天守在那棵树桩子旁边,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再没有拣到,而这个农夫却成了宋国人口中的笑料。

【出典】:

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例句】:

东汉·王充《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连动 株,树桩。比喻不作努力,而坐等成功的侥幸心理。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语本《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陆星儿《灰楼里的童话》:“他像个~的猎人。”△贬义。多用于描写心理。→刻舟求剑 抱令守律 墨守成规 胶柱鼓瑟 ↔随机应变 相机行事 通权达变。也作“待兔守株”。


【典源】《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 (lěi) 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今译】 宋国有个农民正在地里干活,忽然一只兔子飞奔而来,撞在地里的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毫不费力地拣到死兔。于是,他就放下农具,守候在树桩旁,希望再拣到撞死的兔子,可是再也没有拣到,自己却被宋人耻笑。现在要以先世的旧法来管理当代的世事,就像守株待兔一样迂腐可笑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墨守陈规,僵化而不知变通; 也形容坐以待成,希图不劳而获。

【典形】 待兔、困株木、守兔、守株、伺兔、宋株、兔守、兔守株、株守、伺投兔。

【示例】

〔待兔〕 清·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儿辈守株犹待兔,何人歧路哭亡羊?”

〔困株木〕 清·王士禛《送浦潜夫》:“君亦困株木,周道多蒺藜。”

〔守兔〕 清·顾炎武 《答徐甥乾学》:“守兔江湄迟夜月,饮牛涧底触秋声。”

〔守株〕 唐·罗隐《答宗人衮》:“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

〔伺兔〕 清·吴檠《咏怀》:“梦鹿忘覆蕉,伺兔笑守株。”

〔宋株〕唐·杜牧《夜泊桐庐先寄苏台卢郎中》:“宋株聊自守,鲁酒怕旁围。”

〔兔守〕 清·黄鷟来《壬午冬日归自娄水》:“行藏犹兔守,卷帙笑萤干。”

〔兔守株〕 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定为鱼缘木,曾因兔守株。”

〔株守〕 清·程先贞《王北山约过闲园看花》:“裴徊忾我叹,拳缩悲株守。”


【词语守株待兔】  成语:守株待兔汉语词典:守株待兔

猜你喜欢

  • 束矢钧金

    源见“讼矢”。指古代民间诉讼按规定缴纳的财物。后借指处理讼事。清钱谦益《河南开封府太康县知县李之茂授文林郎制》:“束矢均(钧)金,不改饮冰之操;盘根错节,盖征游刃之能。”并列 古代民事诉讼按规定缴纳的

  • 正平挝

    源见“渔阳掺挝”。谓击鼓作乐。清归庄《和顾端木先生》:“如意难辞处仲击,岑牟不禁正平挝。”

  • 官鲊

    源见“封鲊”。泛指公物。清赵翼《观家人腌菜戏成四十韵》:“侯鲭羞挟瑟,官鲊陋邮筒。”【词语官鲊】   汉语大词典:官鲊

  • 许史

    源见“金张许史”。借指权贵。北周王褒《长安道》诗:“喧喧许 史座,钟鸣宾未穷。”【词语许史】   汉语大词典:许史

  • 遗矢如冰

    《晋书.明帝纪》:“(王)敦将举兵内向,帝密知之,乃乘巴滇骏马,微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马有遗粪,辄以水灌之。……俄而追者至,……见马粪冷,……不追,帝仅而获免。”东晋王敦谋反,晋明帝得知消息后

  • 覆酱烧薪

    覆,遮盖。酱,指装酱的小瓮。薪,柴禾。是说著作无价值,只可盖酱做柴;后也用作评论自己著作的谦词。“覆酱”原是汉刘歆的话,他看了杨雄的《太玄》、《法言》后,对雄说:“你白苦了。如今学者只知追求利禄,《易

  • 过车三步

    同“车过腹痛”。清赵翼《哭杭廷宣之讣》诗:“过车三步他年痛,许剑千金旧日情。”

  • 声臭

    《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郑玄笺:“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原指声音与气味,后比喻名声或形迹。唐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铭之戒之,以永声臭。”【词语声臭】   汉语大词典:声臭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人家的优点而加以效法;看出人家的缺点,如果自己有,就加以改正。语出《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指对旧的规章制度,重加审定,好的保留,不好的加以改正。《

  • 守舍

    此典指张汤作孩子时在家看守门户。张汤(?——前115年),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他父亲任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南)丞(县丞,辅佐官员),外出办事,张汤作为孩子在家看守门户。后以此典指看顾家庭或困留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