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察颜观色

察颜观色

原是指孔子提出的士人与人交往时应注意的事项,后则泛指对权势者曲意逢迎。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读书人怎样做才可以称之为达。孔子反问道,你说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说,是指出外作官或在家隐居都要有个好名声。孔子说,这是闻,而不叫达。所谓达,即是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和观察别人的脸色,尊敬别人。这种人,无论作官或者家居都能事事行得通。至于闻,表面上似乎爱好仁德,实际行为却不如此,可是自己竟以仁人自居而不加疑惑。这种人,无论作官或是居家都能骗取名望。

【出典】:

论语·颜渊》:“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例句】: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滕胤传》注:“胤每听辞讼,断罪法,察言观色,务尽情理。”


并列 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冬雪《红杜鹃》:“璇儿~,趁此向李阿婆提出了徐芳的租房之事。”△用于知人论事方面。


【词语察颜观色】  成语:察颜观色汉语词典:察颜观色

猜你喜欢

  • 挂壁鱼

    同“羊续悬鱼”。清卢綋《满庭芳.途况》曲:“清宦署,挂壁鱼,齁齁鼾睡莫嫌痴。”【词语挂壁鱼】   汉语大词典:挂壁鱼

  • 采绶垂艾

    《后汉书.舆服志下》:“诸国贵人、相国皆绿绶,三采,绿紫绀。”《后汉书》卷六十五《张鱼传》:“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唐.李贤注:“银印绿绶也,以艾草染之,故曰艾也。”古代以绶(丝带)系官印,银印用艾

  • 谢屐

    同“谢公屐”。唐李敬方《题黄山汤院》诗:“谢屐缘危磴,戎装逗远村。”【词语谢屐】   汉语大词典:谢屐

  • 安丘壁里藏

    源见“复壁埋名”。指隐匿避难。清毛奇龄《徐允哲读予文稿辱贻二绝微及予旧事感生于心依韵奉和》之一:“素衣何幸变为苍,长就安丘壁里藏。”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疑义,指疑难问题。 共同欣赏奇文,互相解析疑义。语出晋.陶潜《移居二首》:“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张宿宗《“伪”先生考你来啦!》(《长江日报》1990年7月30日):“日

  • 散天花

    源见“天女散花”。指传说中以散天花验证诸菩萨、声闻的向道之心。清 袁龙《梁州新郎.戏赠》词:“即空即色凭虚造,散天花休着坚牢。”

  • 周郎一回顾

    源见“周郎顾”。形容乐曲动听,吸引行家的注意。唐刘禹锡《纥那曲》之一:“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 聊借一枝

    源见“鹪鹩一枝”。指暂且找个安身的地方。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况官舍不容寄迹,愧无尺地;将民房暂且安身,聊借一枝。”

  • 兼施

    《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后以“兼施”指并行先王之善政。宋朱熹《仰思》诗之二:“王事兼施吾岂敢,傥容思勉议成功。”【词语兼施】   汉语大词典:兼施

  • 折齿孺子

    源见“孺子牛”。喻为百姓而劳瘁。赵朴初《感遇——为周总理而作》诗:“回首丘山,折齿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