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

亦作“对症用药”。根据不同的病症用不同的药。原形容医术高明,后也比喻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华佗(?-208年),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精通医术,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发明了早期手术用麻药“麻沸散”,施行手术时,患者不觉痛苦,又发明了强身健体的“五禽戏”。行医各地,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一次有两个州府官吏,一个叫兒寻,另一个叫李延,都找华佗看病,又都患头痛,身上发热。华佗说:“兒寻应当吃泻药,李延应当吃发汗药。”有人便问为何二人用药不同。华佗解释说:“兒寻的病是由外部伤风引起的,李延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病因不同,所以治法也不一样。”后人据此总结出“对症下药”。赞扬华佗的医术高超。

【出典】: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卷29第800页:“府吏兒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例句】:

宋·阳枋《编类钱氏小儿方证说》:“凡小儿关节脉里百骸九窍五脏六腑,粲然在目,故能察病论症,对症用药,如指诸掌。” 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他也许要借这原始的集体的力给后代的散漫和萎靡来个对症下药罢。”


偏正 针对病情,决定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草明《乘风破浪》:“我还不完全懂的心理,因此不能及时~,只等待他的自觉,不能快速精炼!”△用于工作方法。→有的放矢 因地制宜 箭不虚发 ↔对牛弹琴 举措失当 隔靴搔痒 无的放矢。也作“对证下药”、“对证用药”、“对症发药”、“对症用药”。


【词语对症下药】  成语:对症下药汉语词典:对症下药

猜你喜欢

  • 鹿门翁

    源见“鹿门采药”。指东汉庞德。亦借指隐士。宋陆游《醉中抒怀》诗:“不见鹿门翁,全家事潜遁。”

  • 一日无

    源见“子猷惜此君”。指爱竹之好。宋王十朋《点绛唇.细香竹》词:“一日才无,便觉生尘态。”

  • 一雁书

    源见“雁足书”。指一封书信。唐李白《送友人游梅湖》诗:“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词语一雁书】   汉语大词典:一雁书

  • 秦台

    源见“乘鸾”。借指公主宅第。唐宋之问《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诗:“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源见“秦庭朗镜”。泛指镜。唐李商隐《破镜》诗:“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

  • 忘形友

    同“忘形交”。唐白居易《效陶体诗》之七:“我有忘形友,迢迢李与元。”

  • 杯盘狼藉

    狼藉(jí):象狼窝里垫的草杂乱不堪。此典指淳于髠(kūn昆)参加宴会饮酒后桌上的餐具纵横散乱。后以此典指酒饭后桌上的杯、盘、碗、筷乱七八糟地扔放着。淳于髠,战国时齐国(今山东省北部和东部,国都临淄[

  • 财礼

    《礼记.曲礼上》:“贫者不以货财为礼。”后用“财礼”指娶妻的聘金。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许嫁右骁雄军健李玄度,未受财礼。”【词语财礼】   汉语大词典:财礼

  • 良家子

    指窦太后是清白人家之子女。窦太后(?——前135年),西汉文帝皇后。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吕后时,为代王(汉文帝)姬。代王继位为西汉皇帝,她被立为皇后,她的儿子继位为汉景帝,她被尊为皇太后。好黄

  • 粉身灰骨

    见“粉身碎骨”。《唐人小说·游仙窟》:“玉馔珍奇,非常厚重,~,不能酬谢。”【词语粉身灰骨】  成语:粉身灰骨汉语大词典:粉身灰骨

  • 逸书

    源见“伏生藏壁”。散逸的经书。特指《尚书》。宋苏轼《和致仕张郎中春昼》诗:“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词语逸书】   汉语大词典: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