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

亦作“对症用药”。根据不同的病症用不同的药。原形容医术高明,后也比喻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华佗(?-208年),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精通医术,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发明了早期手术用麻药“麻沸散”,施行手术时,患者不觉痛苦,又发明了强身健体的“五禽戏”。行医各地,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一次有两个州府官吏,一个叫兒寻,另一个叫李延,都找华佗看病,又都患头痛,身上发热。华佗说:“兒寻应当吃泻药,李延应当吃发汗药。”有人便问为何二人用药不同。华佗解释说:“兒寻的病是由外部伤风引起的,李延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病因不同,所以治法也不一样。”后人据此总结出“对症下药”。赞扬华佗的医术高超。

【出典】: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卷29第800页:“府吏兒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例句】:

宋·阳枋《编类钱氏小儿方证说》:“凡小儿关节脉里百骸九窍五脏六腑,粲然在目,故能察病论症,对症用药,如指诸掌。” 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他也许要借这原始的集体的力给后代的散漫和萎靡来个对症下药罢。”


偏正 针对病情,决定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草明《乘风破浪》:“我还不完全懂的心理,因此不能及时~,只等待他的自觉,不能快速精炼!”△用于工作方法。→有的放矢 因地制宜 箭不虚发 ↔对牛弹琴 举措失当 隔靴搔痒 无的放矢。也作“对证下药”、“对证用药”、“对症发药”、“对症用药”。


【词语对症下药】  成语:对症下药汉语词典:对症下药

猜你喜欢

  • 土口

    同“土囊”。宋邵雍《秋怀》诗之三五:“草木山川贫,木落天地瘦。土口风天行,玄罅日微漏。”【词语土口】   汉语大词典:土口

  • 溺井

    《战国策.楚策一》:“江乙(原为魏人,后仕楚,为郢大夫)恶昭奚恤(楚将),谓楚王(楚宣王)曰:‘人有以其狗为有执(指善于看守)而爱之。其狗尝溺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狗恶之,当门而噬(咬)之

  • 虎卑势,貍卑身

    养精蓄锐,准备袭击的意思。《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夫虎之卑势,将以有击也。貍之卑身,将求所取也。”意为老虎作卑下的姿势,是准备袭击,貍弯屈身子,是准备攫取东西。

  • 老翁失马

    源见“塞翁失马”。比喻世事多变,祸福相倚。清黄遵宪《到家》诗:“大海走鳗寻有迹,老翁失马卜难知。”

  • 广武叹

    《晋书.阮籍传》:“籍曾登广武(秦郡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北,由广武涧把广武城隔为东西两城,东广武为楚王城,西广武为汉王城),观楚汉交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秦末,楚汉两军曾隔广武涧而对兵

  • 凤巢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服斋于中宫,坐于玄扈洛上,乃有大鸟……或止帝之东园,或巢阿阁。”玄扈,山名。黄帝时,有大鸟(凤凰)巢于阿阁。上面所引《帝王世纪》文见《太平御览》卷九一五。唐.李商隐《赠刘

  • 丁兰

    源见“丁兰刻木”。指代孝子。清顾炎武《为丁贡士亡考衢州君生日作》诗:“欲向旧京传孝友,当时谁得似丁兰?”【词语丁兰】   汉语大词典:丁兰

  • 焚琴煮鹤

    同“烧琴煮鹤”。宋洪适《满江红》词:“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并列 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宋·洪迈《满江红》:“吹竹弹丝谁不爱,~人何肯?”△多用于人糟蹋好东西。→大煞

  • 太岁在酉,乞浆得酒;太岁在巳,贩妻鬻子

    见〔岁在申酉,乞浆得酒;岁在辰巳,嫁妻卖子〕。

  • 下笔成章

    亦作“下笔成篇”。一动笔就写出文章。比喻才思敏捷,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谯(今安徽毫县)人,曹操之子,封陈留王,聪明好学,曹操曾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及曹丕、曹睿相继为帝时,备受猜忌,忧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