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南史.王广之传》:“子珍国为南谯太守,发米散财以赈穷乏,高帝手勅云:‘卿爱人活国,甚副吾意。’”王珍国字德重,仕齐官至北徐州刺史。他在任南谯太守时,曾开仓散米赈济饥民,受到齐高帝萧道成的表扬
同“赋芧戏狙”。宋陆游《春晚南堂晨起》诗之一:“青黄灾断木,三四调群狙。”
唐 谷神子《博异志.岑文本》载:相传贞观年间,岑文本避暑山亭,有一“上清童子元宝”进见。语毕,送之出亭,于墙下忽然不见。掘地,得古钱一枚,乃悟“上清童子”为铜名,“元宝”为钱文。后遂以“上清童子”为钱
犹言猪狗不如。 形容人的品格低下。语出《荀子.荣辱》:“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七:“(李)哥怀利刃,闭卧内,骂之曰:‘汝职在牧民,而狗彘之不若,可急去,不且血污吾
源见“青云自致”。指远大的志向。唐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诗:“岁月徒催白发貌,泥涂不屈青云心。”【词语青云心】 汉语大词典:青云心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píng)河,徒步过河。又《论语.述而》:“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与谁偕同)?’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
《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荷花)以为裳。”以芙蓉为裳,是诗人屈原表达自己的志趣高洁,不同流合污的品行,后遂用为象征人的志行高洁的典故。宋.黄庭坚《赣上食莲有感》诗:“安得同袍子,归制芙
触其逆鳞。婴:触犯。《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后称人臣敢冒犯君主而作谏诤,叫“婴鳞”。参
源见“九鼎沦泗”。谓国柄移迁。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纵未移周鼎,何辞免赵坑?”
同“绣衣持斧”。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霜台有暇,文律动于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于天下。”【词语绣服】 汉语大词典: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