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楚汉相争时,萧何曾向刘邦推荐韩信。韩信因汉王不重用自己,便逃离汉营。萧何连夜追回韩信,说服刘邦,拜为大将。后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与陈豨共同谋反。吕后乃与萧何谋,“诈令人从上所来(时刘邦亲自带兵讨伐陈豨),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欺骗)信曰:‘虽疾,疆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长乐宫悬钟之室)。”宋.洪迈《容斋随笔》所载事同。

韩信的得志与被杀,都出自萧何一人之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因以比喻为人害人,成事败事都出自一人。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分宜好个王三老,成也萧何败也何。”


其他 比喻事情的成功失败都出于一个人。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豨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元·无名氏《赚蒯通》1折:“这非是我~,做恁的反覆勾当。”△用于成败之因。也作“成也萧何败萧何”、“成败萧何”、“成也萧何败也何”。


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谓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个成语,一般人并不陌生。

宋·洪迈 《容斋随笔》记载: “信之为大将军,实萧将军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韩信为大将军,得力于丞相萧何的力荐; 后来,吕后专权,萧何又帮助吕后设计杀害了韩信。此事传到宋代,便形成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表示事之成败皆缘于一人之变化、反复。

《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当初是萧何荐某为将,后来又是萧何设计,哄某人长乐宫害命;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某心上至今不平。”( 某,指韩信。此为韩信闹阴司之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亦作 “成也萧何败萧何”。《警世通言·王娇莺百年长恨》: “始终一幅香罗帕,成也萧何败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主要是对别人而言,也可就自身而言:“这非是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故恁的反覆勾当。”( 《元曲选·无名氏 〈赚蒯通〉》)


【词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汉语词典: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猜你喜欢

  • 完璧返赵

    同“完璧归赵”。明无名氏《四贤记.会母》:“今日里完璧返赵,同安乐,功名争似孝名高。”

  • 青出于蓝

    《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蓝,蓝草,可作染料。荀子这番话的意思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或一种事物,只要不断努力进取,就能够超过他的

  • 乘肥马,衣轻裘

    乘着肥壮的马驾的车子,穿着轻暖的皮袍。 旧时形容豪富人家的生活。语出《论语.雍也》:“(公西)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元.马致远《汉宫秋》二折:“您卧重裀,食列鼎,乘肥马,衣轻裘。”

  • 挈瓶之智,守不假人

    见“挈瓶之知”。明·归有光《乞休申文》:“~。今朝廷牧此一二彫瘵之民,安能惟事逢迎阿旨,以取媚悦?”【词语挈瓶之智,守不假人】  成语:挈瓶之智,守不假人

  • 铸铁成大错

    同“铸成大错”。清黄遵宪《三哀诗.唐韨臣明经》:“铸铁成大错,引刀还自戕。”

  • 不修边幅

    《后汉书.马援传》:“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李贤注:“言若布帛修整其边幅也。”后以形容不注意服饰整洁、仪容美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肆

  • 清洛荐尧书

    《尚书中候》:“尧沉璧于雒,玄龟负书出,背甲赤文成字。”(据《艺文类聚》卷九十九引)传说帝尧将玉璧沉入雒水中,有玄龟负书出水。后遂用为颂赞时世圣明之典。唐.李群玉《龟》诗:“他时清洛汭,会荐帝尧书。”

  • 屡斫卞和胫

    同“抱璧双刖”。清归庄《玉玺行》:“在楚屡斫卞和胫,入秦几碎相如头。”

  • 争鹿

    同“争逐鹿”。《剪灯新话.天台访隐录》:“一片残山并剩水,几度英雄争鹿?”【词语争鹿】   汉语大词典:争鹿

  • 一瓢乐

    同“一瓢自怡”。明高启《言公井》诗:“一瓢乐未改,庶几回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