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扑朔迷离

扑朔迷离

乐府诗集.木兰诗之一》:“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兔脚毛蓬松;迷离,指兔眼睛眯缝。在兔齐跑时即难辨其雌雄。一说,扑朔为四脚爬搔或跳跃貌。后以“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无题诗》:“钩辀格磔浑难语,扑朔迷离两不真。”王蒙《歌神》:“这些传说尽管扑朔迷离,却唤起了我的希望。”


并列 扑朔,四脚搔爬。迷离,两眼眯缝。原指扑朔的雄兔、迷离的雌兔在地上跑时就难辨雄雌。现形容事物错综复杂,真相难明。语本《乐府诗·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廖辉英《红尘孽债》:“这~的说法,更增加两人关系的暖昧性。”△多用于形容不易一下弄清楚的事情。→变幻莫测↔一目了然。 也作“迷离扑朔”。


解释扑朔:指雄兔脚毛蓬松。迷离:指雌兔眼睛眯缝。雌雄兔子本来各有不同的特征,但在奔跑时却难辨其雌雄。也有人认为,扑朔为四脚爬搔或跳跃貌,或兔子奔跑迅速貌。后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出处《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花木兰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当时北方以游牧为生的柔然国不断南侵,北魏被迫不断征兵进行防卫和征伐。在征兵的名册中,花木兰的父亲名列其中,但是父亲年事已高,而弟弟年又太幼,木兰只得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她早晨告别爹娘,随军开拔,晚上就住在了黄河岸边。在苍茫的暮色中,在黄河的轰鸣和战马的嘶叫中,木兰做好了奋战报国的准备。随后的十年中,花木兰身经百战,喋血疆场,取得了无数的战功。战后皇帝想要赏赐她,封她为官,但她拒绝了赏赐,也不愿为官,在战友的陪伴下回到了故乡。令人惊叹的是,十年来生死与共的战友直到这时才知道,勇敢坚强的花木兰原来是个女儿身。《木兰诗》的作者由衷地感叹道:雄兔脚毛蓬松,雌兔眼睛眯缝,但两只兔子趴在地上奔跑时,又怎能辨别出雌雄呢?

近义错综复杂

例句

这些传说尽管扑朔迷离,却唤起了我的希望。


【词语扑朔迷离】  成语:扑朔迷离汉语词典:扑朔迷离

猜你喜欢

  • 之乎者也

    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中:“太祖皇帝(赵匡胤)将展(展据它本改)外城,幸朱雀门,亲自规画,独赵韩王普(赵普字则平,宋时蓟人)时从幸。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祇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对曰:‘语

  • 关柝

    《孟子.万章下》:“抱关击柝。”赵岐注:“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木也;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后以“关柝”指守门打更。《隋书.炀帝纪下》:“关柝以之不静,生人为之废业。”明何景

  • 万里之望

    获得富贵的希望。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王肃以宿德显授,何曾以后进见拔,皆鹰扬虎视,有万里之望。”【词语万里之望】  成语:万里之望

  • 鹄羹

    源见“鹄鼎”。指御赐的美食。宋梅尧臣《赐食》诗:“玉馔满盘来禁里,鹄羹分鼎下天中。”【词语鹄羹】   汉语大词典:鹄羹

  • 高迁

    源见“出谷迁乔”。称人交运发迹或升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元关汉卿《谢天香》一折:“小弟游学到此,不意正值高迁。”【词语高迁】   汉语大词典:高迁

  • 夜趋宣室

    源见“宣室召”。谓贤才受到君主特别重视。宋李曾伯《沁园春.送洪漕使宪闽》词:“如公样,盍夜趋宣室,昼对延英。”

  • 痴姨

    指后魏苻承祖的姨母。《北史.列女传》:“姚氏妇杨氏者,阉人苻承祖姨也。家贫。及承祖为文明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每遗其衣服,多不受。承

  • 吹凤

    源见“王乔控鹤”、“乘鸾”。指吹奏笙箫等乐器。唐顾云《华清词》诗:“隔烟遥望见云水,弹璈吹凤清珑珑。”元郯韶《寄熊自得》诗:“思尔箫声当静夜,时时吹凤碧山头。”【词语吹凤】   汉语大词典:吹凤

  • 小垂手

    《玉台新咏》卷七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小垂手》:“舞女出西秦,蹑影舞阳春。且复小垂手,广袖拂红尘。折腰应两笛,顿足转双巾。峨眉与慢脸,见此空愁人。”“小垂手”是乐府杂曲歌词名,原本是古代一种舞蹈的名

  • 贯朽粟陈

    《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后以“贯朽粟陈”形容财粮富足。宋汪应辰《应诏陈言兵食事宜》:“以文 景轻徭薄赋,而贯朽粟陈。”见“贯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