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

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又《里语证实.打草惊蛇》引《续常谈》作“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注云:“言汝诉主簿贪贿如打草,则我为蛇之被惊知戒矣。”原喻惩彼戒此,后用以喻作事不密而惊动对方。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谁更敢倒凤颠鸾,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十回:“老武赶紧告诉大家,事情要慢慢干,不要性急,走漏了风声,打草惊蛇,就会坏了大事。”


连动 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用以指做事考虑不周,行动不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和防备。语本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不管他是真是假,你的人都得仔细盯着,既不要与之联手,也不要~。”△贬义。用于办事不周密。 →因小失大 敲山震虎 ↔闻风不动 纹丝不动。也作“打草蛇惊”。


解释惊:惊动。拨打草丛惊动了草丛里的蛇。比喻行事泄密而惊动对方。

出处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南唐的王鲁在当涂做官时,一心想着如何弄到钱财。恰逢当时辖区的老百姓联名向县令告状,说主簿大人贪污受贿。王鲁明白案件与自己多有牵连,心里惊慌,竟然在状子上批示说:“你们虽然只打了草,我其实已经像草中的蛇一样,受到了惊吓。”这件事在当时成了好事者热议的内容。

反义引蛇出洞

例句

为了不打草惊蛇,同时也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公安局决定对这艘可疑渔船进行暗中监视。


【词语打草惊蛇】  成语:打草惊蛇汉语词典:打草惊蛇

猜你喜欢

  • 换群鹅

    同“换鹅”。唐杜牧《䴔䴖》诗:“山阴岂无尔,茧字换群鹅。”【词语换群鹅】   汉语大词典:换群鹅

  • 将雏曲

    《宋书.乐志一》:“《凤将雏歌》者,旧曲也。应璩《百一诗》云‘为作《陌上桑》,反言《凤将雏》。’然则《凤将雏》其来久矣,将由讹变以至于此乎?”古曲《凤将雏》是咏凤雏,亦可咏俊杰。后遂用为咏父子相携之典

  • 叶县凫

    源见“王乔凫舄”。借指得到皇上眷念的县令。唐高適《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诏宠金门策,官荣叶县凫。”【词语叶县凫】   汉语大词典:叶县凫

  • 玉杯

    《汉书.董仲舒传》:“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颜师古注:“皆其所著书名也。”后因以“玉杯”泛称重要的著作。北周庾信《小园赋》:“琴号珠柱,书

  • 貉一丘

    源见“一丘之貉”。喻彼此相同,没什么区别。宋苏轼《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词语貉一丘】   汉语大词典:貉一丘

  • 寒泉之叹

    参见:寒泉之思

  • 驰心魏阙

    源见“子牟恋魏阙”。谓思恋朝廷。唐白居易《除赵昌检校吏部尚书制》:“自移部荆门,驰心魏阙;增修职贡,益励忠勤。”

  • 超瑕

    源见“分桃”。形容容貌极美。南朝 梁萧纲《娈童》诗:“娈童妖丽质,践董复超瑕。”

  • 青鸟使

    《山海经.大荒西经》:“沃之野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少鵹,一名曰青鸟。”《注》:“皆西王母所使也。”汉.司马相如《大人赋》:“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皬然白首。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 蟾魄

    同“蟾蜍魄”。唐 顾甄远《惆怅》诗之二:“禁漏声稀蟾魄冷,纱厨筠簟波光净。”【词语蟾魄】   汉语大词典:蟾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