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投梭

投梭

世说新语.赏誉》“谢公道豫章(谢鲲字幼舆,因曾为豫章太守故称)若遇七贤(三国魏末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相与友好,常宴集于竹林之内,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世说新语.任诞》),必自把臂入林”下注引《江左名士传》:

“鲲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迹逸而心整,形浊而言清,居身若秽,动不累高。邻家有女,尝往挑之。女方织,以梭投折其两齿。既归,傲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其不事形骸如此。”

晋书.谢鲲传》:“(鲲)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时人为之语曰:‘任达(任性放纵)不已,幼舆折齿。’鲲闻之,傲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

晋人谢鲲放纵情性,风格不高,一次他挑逗邻家女子,女子投梭,打掉他两颗门齿。后因以“投梭”比喻女子贞洁自守拒绝男子的挑诱。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引自《太平广记》卷四八八。)

关于折齿,早见于《史记.邹阳列传》邹阳狱中上书:“范睢摺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故“折齿”又常喻指遭受挫折。


梭 ( suō) ,旧时妇女织布用的一种木制工具,两头尖,中间空、大,约半尺长。中间纡 ( yū) 子上穿纬线,在经线中左右梭动以织成布。

投梭”,指的是将梭子投出去,但它有个比喻意义: 表示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或调戏、骚扰。它源于 《晋书·谢鲲传》的故事。

晋代有个文人谢鲲,有点文人的气质与风度,他倾慕邻家高氏之女的美色,有天见邻家女子独自在织布,便上前进行调笑。谁知邻女不但漂亮、能干,而且知情达理,很有教养。见谢鲲那样轻薄无理,便拿起梭子忿而朝谢鲲投去,谢鲲躲闪不及,门牙被打落了两颗。谢鲲满面羞惭,慌忙掩面而逃了。此事慢慢传开了,人们便以 “投梭”比喻女子的坚贞、对男子骚扰的抗拒。

“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元稹 《莺莺传》) ,此处“投梭”即此含义。


【词语投梭】   汉语词典:投梭

猜你喜欢

  • 屑曲

    《晋书》卷五《李愍帝纪》:“(建兴四年)八月,刘曜逼京师,内外断绝……曲允与公卿守长安小城以自固。……冬十月,京师饥甚,米斗金二两,人相食,死者大半。太仓有曲数十耕,曲允屑为粥以供帝,至是复尽。”晋时

  • 殊涂同归

    走的道路不同,但走向的目的一致。《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涂:通“途”。见“殊途同归”。涂,同“途”。晋·葛洪《抱朴子·任命》:“或运思于立言,或铭勋乎国器,~,其致一焉。”【词

  • 祁连箭

    源见“三箭定天山”。祁连,即天山。喻征伐。明阮大铖《燕子笺.平胡》:“那知连发祁连箭,又梦巫山一片云。”

  • 万卷牙签

    源见“邺侯书”。形容图书繁富。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堂名二酉,万卷牙签求售。”

  • 渭曲逢时

    同“渭水封侯”。唐方干《赠中岩王处士》诗:“商於避世堪同日,渭曲逢时必有年。”

  • 叹车鱼

    源见“冯驩弹铗”。指求得知遇。唐李中《甲子岁罢吉水县过钟陵时暮春维舟江渚谒柴太尉席上作》诗:“却羡田家门下客,当时容易叹车鱼。”

  • 树倒猢狲散

    宋.庞元英《谈薮》:“曹咏侍郎以秦桧之姻党而显,方盛时,乡里奔走承迎惟恐后,独其妻兄厉德新不然。咏衔怒,帅越时,德新为里正,咏风邑官胁治百端,冀其祈己,竟不屈。桧殂,咏贬新州。德新遣介致书于咏。启封,

  • 掇蜂

    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卷二十八晋陆机《君子行》:“掇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唐.李善注引《说苑》:“王国君,前母子伯奇,后母子伯封,兄弟相爱。后母欲其子为太子,言王曰:‘伯奇爱妾,王上台视之。’后

  • 髀肉生

    同“髀肉复生”。唐白居易《题裴晋公女几山刻石诗后》诗:“战袍破犹在,髀肉生欲圆。”

  • 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家里儿子不读书,哪里来的官做? 旧时鼓吹读书是为了当官。语出明.佚名《增广贤文》:“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爷笑道:‘秀才将何为本?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今后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