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推敲

推敲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录》(按:《刘宾客嘉话录》原名《刘公嘉话录》,为唐韦绚撰):“

(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节,这里应指旌节,即古时官吏出行时的仪仗)。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此事又见五代何光薳《鉴戒录》八“贾忤旨”、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唐人贾岛作诗炼字推敲不定,碰到韩退之,才帮他选定“敲”字。后因称反复斟酌字句为“推敲”,引申也可以指对问题的勘酌与研究。明.吴炳《画中人》传奇“之任”:“(小旦)问他也总是不明白的。枉费推敲,喉间格格浑难了。”清.孔尚任《桃花扇》传奇《投辕》:“你的北来意费推敲。”


【典源】 五代·何光远《鉴戒录》卷八:“ (贾岛) 自是往往独语,旁若无人。或闹市高吟,或长街啸傲。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权京兆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喝,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宦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鉴。’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岛并辔语笑,同入府署,共论诗道,数日不厌,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今译】 唐代诗人贾岛苦心吟诗。一次,他在京城中骑驴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一联,其中用“推”字还是用“敲”字,一时斟酌未定。于是边行边以手作“推”、“敲”姿势,不觉冲撞京兆尹韩愈仪仗。韩愈询问,贾岛如实说明原委,韩愈思考后告诉他:“还是用敲字为佳。”二人于是同入官府论诗,结为诗文之交。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反复斟酌锤炼诗文词句; 也用以指对某种情况再三分析权衡。

【典形】 出手推敲、韩公知、炼推敲、推敲字、引手作推敲。

【示例】

〔出手推敲〕 宋·陈师道《骑驴》:“出手推敲宁避尹,题门吟咏不逢人。”

〔韩公知〕 豢·王摅《上宋蓼天少宰》:“昔者贾岛长安市,苦吟曾遇韩公知。”

〔炼推敲〕 宋·陆游《四月二十三日作》:“款门僧亦绝,无句炼推敲。”

〔推敲字〕 元 · 马致远 《湘妃怨》:“吟诗未稳推敲字,为西湖捻断髭。”


【词语推敲】   汉语词典:推敲

猜你喜欢

  • 呱呱而泣

    呱呱:小孩的哭声。泣:低声哭。 形容婴儿啼哭。语出《书.益稷》:“启呱呱而泣。”唐.张说《延州豆卢使君万泉县主薛氏神道碑》:“有子三人,西华、南容、东里等,或龀或岐,呱呱而泣。”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 脐脂自照

    同“燃脐”。宋苏轼《郿坞》诗:“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词语脐脂自照】  成语:脐脂自照汉语大词典:脐脂自照

  • 金玦衣厖

    《左传.闵公二年》载:晋太子领军出征,其父晋侯让他穿“厖衣”,佩带“金玦”。从者狐突对他说:“衣之尨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怀疑晋侯用衣色、佩带表示与太子不一心,要与太子疏远。后因以“金玦

  • 不究既往

    见“既往不咎”。蔡东藩《唐史演义》58回:“一面下诏大赦,凡东京及两河伪官,既已反正,~。”

  • 卢植音钟

    《后汉书.卢植传》:“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融外戚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植侍讲数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东汉人卢植字子干,涿郡人,史载称其身材高大,声

  • 后来其苏

    源见“徯后之望”。谓明君驾临,百姓苏息。《魏书.出帝平阳王传》:“自北而南,东征西怨,后来其苏,无思不偃。”【典源】《尚书·仲虺之诰》:“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傒予后,后来其苏。’”【今译】《尚书

  • 破叶箭

    同“穿杨箭”。唐元稹《酬卢秘书》诗:“私调破叶箭,定饮搴旗杯。”【词语破叶箭】   汉语大词典:破叶箭

  • 范蠡登舟

    同“范蠡扁舟”。唐元稹《许刘总出家制》:“张良却粒,尚想高踪;范蠡登舟,空瞻遗像。”

  • 鲲池

    源见“鲲鹏展翅”。泛指大海洪川。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圆海澄天,走鲲池而涵象浦。”【词语鲲池】   汉语大词典:鲲池

  • 厥角稽首

    见〔若崩厥角稽首〕。并列 古时表示最尊敬的一种拜跪礼节。《孟子·尽心下》:“若崩,~。”△褒义。多用于表示人的礼仪真诚敬重。→顶礼膜拜【词语厥角稽首】  成语:厥角稽首汉语大词典:厥角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