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摧枯拉朽

摧枯拉朽

枯:枯草。朽:朽木。比喻轻而易举地摧毁腐朽的势力或事物,又作“摧枯折腐”。《汉书·异姓诸侯王表》说:“过去秦朝颁布的重重禁令,恰恰助长了反秦豪杰的力量,加速了自身的覆亡啊!因此,汉朝的创始人并没有尺寸的分封之地,但却凭着一柄剑的力量,在短短5年内就成就了帝业。这在历史记载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古代世事变革都是沿袭着先王遗业的准则,现在是秦朝的弊政造就了汉朝的兴盛。雕琢金石是很难奏效的,但摧毁枯草朽木却极易成功。”后以此典言腐朽势力极易摧毁,或比喻事情极易成功。

【出典】:

汉书》卷13《异姓诸侯王表》364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是以汉亡尺土之阶,繇(yóu尤,通“由”)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书传所记,未尝有焉。何则?古世相革,皆承圣王之烈,今汉独收孤秦之弊。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唐·房玄龄《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宋·陆游《上丞相参政及宫观启》:“拉朽摧枯,竟为排陷;哀穷悼屈,孰借声光?” 元·脱脱《宋史·曹彬传》:“以国家兵甲精锐,翦太原之孤垒,如摧枯拉朽耳!” 民国·蔡元培《为罗文干遭非法逮捕案抗议宣言》:“所以革命军一起,袁项城一进京,清室就同‘摧枯拉朽’的倒了。”


并列 摧折朽枯的草木。比喻极容易办到。语出《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序》:“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宋史·曹彬传》:“以国家兵甲精锐,翦太原之孤垒,如~尔。”△用于摧毁弱势之敌方面。 →势如破竹 ↔坚不可摧。也作“摧枯拉腐”、“摧枯折腐”、“拉朽摧枯”、“摧朽拉枯”、“摧枯振朽”、“拉枯折朽”。


【词语摧枯拉朽】  成语:摧枯拉朽汉语词典:摧枯拉朽

原作摧枯折腐。形容对方或某种事物已很腐败,极易摧毁。王莽末,上谷太守耿况遣子耿弇为使投降更始政权。南下途中,适逢王郎诈称成帝子刘子舆,起兵邯郸。耿弇随从人员以为刘子舆为汉室正统,欲就近投之。耿弇反对说:“刘子舆不过是疲惫之贼,最后逃不脱当俘虏的命运。我到长安后,向更始政权陈述我们兵马之盛,南下太原、代郡,不过几十天,归来后,再发动突袭消灭王郎乌合之众,就好象清扫枯朽的树木一样。”

【出典】:

后汉书》卷19第704页《耿弇传》:“……弇按剑曰:‘子舆弊贼,卒为降虏耳。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从太原、代郡,反复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例句】:

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 《晋书·苻坚载记》:“若摧枯拉朽,何足虑也。”


【词语摧枯拉朽】  成语:摧枯拉朽汉语词典:摧枯拉朽

猜你喜欢

  • 为民父母

    为: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旧时对地方官的称呼,多指县令。 旧指地方行政长官。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唐.陆贽《赐京畿及同华等州百姓种子赈给

  • 肠断人琴

    同“哭人琴”。清宋琬《挽王云翼》诗:“行行且掬西陵水,肠断人琴雨雪霏。”

  • 铜马帝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光武击铜马(指农民起义军铜马军)于鄡……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故关西号光武为铜马帝。”后因称汉光武帝刘秀为“铜马帝”。清吴伟业《读光武纪》诗:“始知铜马帝,远胜执金吾

  • 力透纸背

    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见《颜鲁公文集》)颜真卿为唐代著名书法家。上面的引文,是他称赞唐“草圣”张旭书法笔力及造诣的话。后因以“力透纸背”形

  • 秀才村

    《北史.李裔传》:“〔李愔〕与从父兄普济并应秀才举,时人谓其所居为秀才村。”后因谓文人较为集中的居处为“秀才村”。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九:“此五人者,离随园不过二三里,老人不负住秀才村,故录之,亦

  • 善和

    唐柳宗元《寄许孟容书》:“家有赐书三千卷,尚在善和里旧宅。”后因以“善和”借指藏书。宋刘克庄《转调二郎神》词:“幸有善和书堪读,何必然藜芸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余小子遭时多故,

  • 长卿消渴

    同“相如病渴”。唐杜甫《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长卿消渴再,公幹沉绵屡。”

  • 周郎一回顾

    源见“周郎顾”。形容乐曲动听,吸引行家的注意。唐刘禹锡《纥那曲》之一:“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 襦袴恩

    襦(rú如):短衣,短袄,上衣。袴:(同“裤”kù库):套裤,下衣。指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在严冬季节制做棉衣救济受冻百姓的恩德。萧统(501-531年),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代文学家。

  • 独具只眼

    《景德传灯录.普愿禅师》:“师拈起球子,问僧云:‘那个何以遮个?’对云:‘不似。’……师云:“许你具一只眼。”只眼,原指佛教大自在天神的顶门眼,竖在双眉之上,功能卓异。后以“独具只眼”谓具有别人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