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孟棨《本事诗.徵异》:“元相公稹为御史,鞠狱梓潼(鞠通鞫,鞠狱,审讯犯人)。时白尚书在京与名辈游慈恩,小酌花下,为诗寄元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时元
又作“瓜代”。原意是次年瓜熟时派人接替,后来用作接替前人职务的代称。公元前687年,齐襄公委派连称、管至父两员将领戍守葵丘。因为当时正是瓜果成熟季节,齐襄公便说来年瓜熟时派人替换他俩。一年后,却音讯全
花与萼。亦作“华鄂”。喻兄弟友爱。《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令之人,莫如兄弟。”常棣,亦作棠棣:木名,结实象李子而较小。华:同花。鄂:同萼。鄂不:花蒂:不字在甲骨文中是花蒂的形象。韡
源见“孔鲤趋庭”。指父教。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然而少奉过庭之训,长昧克己之方。”唐白居易《与严砺诏》:“秩贵冬官,以表过庭之训;封荣石窌,用旌徙宅之贤。”偏正 本来指的是孔丘教训儿子孔鲤学诗
原作“信不由衷”,指双方协定并非出于内心诚意。后用为言不由衷,表示心口不一,所言非出至诚。平王东迁后,郑武公、郑庄公父子相继以诸侯供职王室,掌握实权。为了削弱郑国实力,周平王有时也让西虢公参预政事,郑
源见“周郎顾”。谓请知音者评试。唐王绩《咏妓》:“不应令曲误,持此试周郎。”也指有意试测对方情意。宋贺铸《诉衷情.试周郎》词:“弄丝调管,时误新声,翻试周郎。”
源见“莲社”。指佛寺。唐皇甫冉《望南山雪怀山寺普上人》诗:“夜夜梦莲宫,无由见远公。”【词语莲宫】 汉语大词典:莲宫
源见“黄雀报”。谓施恩获报。隋王度《古镜记》:“昔杨氏纳环,累代延庆;张公丧剑,其身亦终。”
薰,香草;莸(yóu),臭草。一薰一莸,比喻善恶混杂,后果严重。公元前656年,晋献公欲立骊姬为夫人。先用龟甲占卜不利,又用蓍草占卜吉利。献公说:“那就按蓍草说的办。”占卜人说:“蓍草作为占卜器具不如
同“山阳笛”。清袁枚《到淮感故人寥落归舟口号》:“山阳玉笛听不休,铜狄摩挲我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