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旁观者清

旁观者清

置身于事情局外的人,比当事者看得清楚。原作“旁观见审”。出自唐元行冲之语。元行冲(653-729年),名澹(dàn淡),以字行。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训诂之书。进士及第。累迁通事舍人,太常少卿。开元初曾任岐州刺史、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大理卿等,但他志在著作,不愿任此类职务,遂改任弘文馆学士、国子祭酒等职。曾编过《魏典》三十篇,并为唐玄宗自注的《孝经》和魏徵所著《类礼》一书撰义疏。但后者因张说等人的反对,未能在国子学中使用。为此,他又著《释疑》篇以自释。其中便曾讲到“往往当局者迷惑,而‘傍观见审’。”后人遂作“旁观者清”。

【出典】:

旧唐书》卷102《元行冲传》3179页:“客曰:‘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累朝铨定,故是周详,何所为疑,不为申列?’”

【例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9“说起来,下棋的最怕傍人观看。常言道,傍观者清,当局者迷。” 清·曹雪芹《红楼梦》55回:“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26回:“从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姐姐细想这宝砚雕弓,岂不是天生地设的两桩红定?”


主谓 旁观的人比当事者看得更清楚。语出《红楼梦》55回:“俗话说旁观者清。”费宏达《女人们》:“常言道当事者迷,~,自己怎么给粘糊了。”△多用于表现人们对事情的认识方面。→洞若观火 ↔当事者迷。 也作“傍观者清”。


【词语旁观者清】  成语:旁观者清汉语词典:旁观者清

猜你喜欢

  • 生空桑

    源见“出空桑”。指非父母所生。唐李白《纪南陵题五松山》诗:“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 恺恺君子

    见“恺悌君子”。李国文《花园街五号》:“他实在又可算得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了。”

  • 何郎白

    源见“傅粉何郎”。指年轻男子洁白俊美的面容。亦用以形容洁白秀丽的花朵。元刘诜《白木槿》诗:“洁比何郎白,净如宝儿憨。”

  • 宾实

    《庄子.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后因以“宾实”谓名声与事功相称。南朝 梁钟嵘《诗品.总论》:“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隋书.李德林传》:“至若臣者,本惭宾实,非勋非德,

  • 魏文颁菊蕊

    魏文帝曹丕《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而生。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

  • 红丝系足

    源见“月下老人”。比喻缔结婚约。明 王錂《春芜记.瞥见》:“这罗帕呵,就倩你做红丝系足缘。”

  • 金台

    源见“黄金台”。喻招聘贤士之处。唐罗隐《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正忧衰老辱金台,敢望昭王顾问来。”宋秦观《谢陈公辟启》:“引置金台之馆,俾参珠履之游。”《海内十洲记.昆仑》:“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

  • 问字侯芭

    同“问奇侯芭”。清袁枚《留别荷芳书院》诗之一:“吟诗白傅贪风月,问字侯芭感岁年。”

  • 狙公玩

    源见“朝三暮四”。谓戏弄。宋黄庭坚《见子瞻粲字韵次韵寄彭门》之二:“朝四与暮三,适为狙公玩。”

  • 左传癖

    《世说新语.术解》“王武子善解马性”一则后梁刘孝标注引晋裴启《语林》:“武子(晋王济字武子)性爱马,亦甚别之。故杜预(西晋大臣,字元凯,京兆杜陵人,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京兆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