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无何有之乡

无何有之乡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虑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成玄英疏:“无何有,言无有也。莫,无也。谓宽旷无人之处,不问何物,悉皆无有,故曰无何有之乡也。”后多用以指空洞虚幻的境界。宋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公今年八十一,杜门却扫,终日危坐,将与造物者游于无何有之乡。”也指仙境、梦境。郁达夫《文学上的阶级斗争》:“古今来这些艺术家所以要建设这无何有之乡,追寻那梦里的青花的原因,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偏正 指什么东西都没有的地方。后泛指空虚没有的境地。《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广莫(漠)之野。”△多用于指根本不存在的地方方面。→无影无踪 踪影全无 ↔有迹可寻 蛛丝马迹。 也作“无何有乡”。


【典源】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 (漠) 之野。”又《庄子·应帝王》:“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lang) 之野。”

【今译】 庄子在与惠子论辩时说:“现在先生有大树,却忧虑它没有用途,为何不将它种在那虚无所有之地,那无边无际的原野上。”又天根向无名人请教如何治理天下,无名人说:“我正与造物者结友,当我厌倦之时,则乘虚渺之鸟,飞到六极之外,在虚无所有之地游玩,在空旷无边的原野中逍遥自在。”

【释义】 后以此典指虚幻空想的地方; 也用以借指梦乡、醉乡等。

【典形】 何有乡、无何、无何境、无何乡、无何有、亡何地、亡何乡、游无何、无何有乡、无何即是乡、无何是我乡。

【示例】

〔何有乡〕 宋·苏辙《病退》:“病根欲去真源在,昨夜梦游何有乡。”

〔无何〕 唐·白居易《读庄子》:“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

〔无何境〕 宋·范成大《次韵朋元正夫夜歌》:“晓枕江更潮,俱堕无何境。”

〔无何乡〕 唐·窦参《登潜山观》:“既入无何乡,转嫌人事难。”

〔无何有〕 明·高启《立秋前三日过周南饮》:“三杯不觉已陶然,此身竟到无何有。”

〔亡何地〕 元·白朴《水龙吟》:“醉乡千古人行,看来直到亡何地。”

〔亡何乡〕 清·蒋士铨《象声》:“可怜绕帷之客用耳不用目,涂说道听亡何乡。”

〔游无何〕宋·苏轼《乔太傅见和复次韵答之》:“逝将游无何,岂暇读城旦。”


【词语无何有之乡】  成语:无何有之乡汉语词典:无何有之乡

猜你喜欢

  • 麻姑掷米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欲见蔡经母及妇等,时经弟妇新产数日,姑见知之,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来。得米掷之堕地,谓以米祛其秽也。视其米皆成丹砂。(王)远笑曰:‘姑故年少也;吾老矣,不喜

  • 阮生愁

    同“阮籍哭”。明李东阳《大雨次柳邦用韵》之一:“环堵不藏原宪病,穷途误作阮生愁。”【词语阮生愁】   汉语大词典:阮生愁

  • 鞭楚平

    同“鞭尸”。楚平,即楚平王。明郑若庸《玉玦记.交兵》:“迁商鼎,鞭楚平,城鄢郢,除凶雪耻功全盛。”

  • 郭文游山

    《晋书.隐逸传.郭文传》:“(郭文)少爱山水,当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返。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

  • 温犀

    源见“犀照牛渚”。比喻洞察一切的才识。唐黄滔《谢试官表》:“而某丘锦小才,路蒲末学,既非祢鹗,大惧温犀。”【词语温犀】   汉语大词典:温犀

  • 好花如睡

    源见“海棠睡”。咏海棠。清唐孙华《汪见三新移溪亭书室》诗:“日暖银塘散晓烟,好花如睡柳如眠。”

  • 鸿爪雪

    同“鸿爪雪泥”。清王摅《发蒙阴》诗:“落落萍踪鸿爪雪,萧萧蓬鬓马嘶风。”

  • 高僧石上期

    源见“三生石”。指友人的期约。明高启《期徐七游云岩》诗:“明朝风雨还同往,恐负高僧石上期。”

  • 放出一头地

    同“放他头地出”。清孙枝蔚《与王贻上书》:“而所谓古人者,亦且拱手相让,不止放出一头地而已。”

  • 丘窟

    源见“狐死首丘”。喻指故乡。窟,指狐穴。晋郭璞《平刑疏》:“退未绝其丘窟之顾,进无以塞其逋逃之门。”南朝 梁沈约《郊居赋》:“伊前世之贵仕,罕纡情于丘窟。”【词语丘窟】   汉语大词典: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