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李郭仙舟

李郭仙舟

同“李郭舟”。明李贽《直沽送马诚所兼呈若翁历山并高张二居士》诗:“直沽今日赋将归,李 郭仙舟亦暂违。”


见“李郭同舟”。明·李贽《直沽送马诚所兼呈若翁历山并高张二居士》:“直沽今日赋将归,~亦暂违。”


【典源】《后汉书·郭太列传》:“郭太(应作泰) 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今译】 后汉郭泰 (字林宗) 学识渊博,善于谈论,去洛阳游学访友,见到当时名士李膺 (字元礼),李膺非常赏识他,两人一见如故,从此郭泰名震京城。后郭回归故乡,洛城的士人都去河边送他,有车几千辆之多。郭泰只与李膺同舟渡河,众人远远望去,如同神仙一般。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与知己好友同游; 或用以尊称所敬仰、所推崇的人。

【典形】 登仙郭、高尚之舟、郭泰如仙、郭泰舟、郭舟、李郭仙舟、李郭舟、李仙、李膺船、李膺棹、送别仰神仙、仙侣同舟、仙舟、膺舟、元礼同舟、仙侣移舟、同舟神仙侣、登舟惭郭泰、登仙同元礼、郭去半舟闲、星棹依元礼、共载比神仙、同舟李膺、郭泰船、李郭同舟、元礼仙、李郭仙、郭李、舟共李膺、神仙陪有道、李膺舟。

【示例】

〔登仙郭〕 宋·苏轼《次韵江晦叔》:“幸与登仙郭,同依坐啸成。”

〔高尚之舟〕 唐·骆宾王《上郭赞府启》:“仙飞有道,荣河泛高尚之舟; 德验通神,灵策洞幽冥之境。”

〔郭泰如仙〕 明·袁宏道《将发黄时同舟为王以明》:“郑庄有客堪驰驿,郭泰如仙好附舟。”

〔郭泰舟〕 明·冯惟敏《新水令·寿马南江》:“也曾对西风独上仲宣楼,也曾乘皓月同登郭泰舟。”

〔郭舟〕 宋·范成大《送郭明复寺丞守蜀州》:“有道独行意,郭舟若神仙。”

〔李郭仙舟〕 清·程先贞《上已送陈记室归闽》:“烂熳桃花古渡头,相看李郭有仙舟。”

〔李郭舟〕 唐·高适《同李太守北池泛舟》:“每揖龚黄事,还陪李郭舟。”

〔李仙〕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李仙非易托,苏鬼尚难因。”

〔李膺棹〕 南朝陈·江总《洛阳道》:“仙舟李膺棹,小马王戎镳。”

〔送别仰神仙〕 唐·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将行备礼乐,送别仰神仙。”

〔仙侣同舟〕 唐·杜甫《秋兴》:“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仙舟〕 唐·白居易 《赠楚州郭使君》:“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

〔膺舟〕 唐·杜牧《分司东都寓居履道》:“稚榻蓬莱掩,膺舟巩洛停。”

〔元礼同舟〕 唐·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等游洞庭》之三:“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词语李郭仙舟】  成语:李郭仙舟汉语词典:李郭仙舟

猜你喜欢

  • 饭成糜

    《世说新语.夙惠》:“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音bì,盖在蒸饭器底的竹席,可以防漏落),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蒸饭)?元方、季方长跪曰:‘大

  • 王乔玉箫

    源见“王乔控鹤”。指仙家音乐。宋叶適《虎长老修双峰》诗:“夜随王乔玉箫发,晓答矩那金磬清。”

  • 韩娥唱

    源见“馀音绕梁”。借指歌女演唱。宋张先《泛清苕.正月十四日与公择吴兴泛舟》词:“吴娃劝饮韩娥唱,竞艳容,左右皆春。”

  • 缁尘

    源见“京洛尘”。黑衣的灰尘。常以比喻世俗污垢。清张之洞《读史绝句.陈子昂宋之问》:“文人夸诞骋虚辞,多少缁尘浼素丝。”【词语缁尘】   汉语大词典:缁尘

  • 气缠霜匣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开匣拔鞘,

  • 谢氏寻山屐

    同“谢公屐”。唐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谢氏寻山屐,陶公漉酒巾。”

  • 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的学生曾参,十分注重自身修养,他天天以三方面省察自己的言行:第一,替人做事是否忠诚;第二,和朋友交往是否信

  • 青琐拜

    汉应劭《汉官仪》卷上:“黄门郎,每日暮,向青琐门拜,谓之夕郎。”后因以“青琐拜”称拜官黄门侍郎。唐罗衮《赠罗隐》诗:“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词语青琐拜】   汉语大词典:青琐拜

  • 驴前马后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良价传》:“师曰:‘苦哉,苦哉,今时人例皆如是,只是认得驴前马后将为自己,佛法平沈此之是也。’”驴前马后人,旧时本指官员出行侍从于前后的衙役差卒。后以“驴前马后”多指奔走前后,

  • 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

    顶阳骨:即顶骨,头盖骨。 形容人受到意外的惊吓,周身发冷的样子。语出《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当时,潘松諕得一似: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水浒全传》三一回:“两个入进楼中,见三个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