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柏梁高宴

柏梁高宴

此为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宴饮之事。后以此典形容君臣饮宴赋诗。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春天,在长安城内建柏梁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梁,可以香闻数十里。汉武帝在台上摆酒设宴,诏群臣一起作诗。此典又作“宴柏梁”、“柏梁赋诗”、“柏梁台”、“赋柏梁”、“高宴柏梁”。

【出典】:

史记》卷12《孝武本纪》459:“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索隐》引《三辅故事》云:“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香闻十里。”

【例句】:

唐·李世民《宴山中》:“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唐·李峤《汾阴行》:“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 宋·钱惟演《汉武》:“一曲横汾鼓吹回,侍臣高会柏梁台。” 宋·刘筠《休沐端居有怀希圣》:“思君只欲倾家酿,待警同谁赋柏梁。” 宋·刁衍《汉武》:“高宴柏梁词可仰,横汾箫鼓乐难穷。”


【典源】《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注引《三辅故事》云:“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香闻十里。”《艺文类聚》卷八十八引《汉武故事》 曰:“柏梁台高二十丈,悉以柏,香闻数十里。”《三辅黄图》卷五:“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关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

【今译】 汉武帝元鼎二年春天,武帝在长安城内建柏梁台。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梁,可以香闻数十里远。武帝在台上摆酒设宴,诏群臣一起作诗,会作七言诗的才能参加。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君臣饮宴赋诗。

【典形】 柏梁赋诗、柏梁高宴、柏梁台、赋柏梁、高宴柏梁、宴柏梁。

【示例】

〔柏梁赋诗〕 唐·李峤《汾阴行》:“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

〔柏梁高宴〕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柏梁台〕 宋·钱惟演《汉武》:“一曲横汾鼓吹回,侍臣高会柏梁台。”

〔赋柏梁〕 宋·刘筠《休沐端居有怀希圣》:“思君只欲倾家酿,待警同谁赋柏梁。”

〔高宴柏梁〕 宋·刁衍《汉武》:“高宴柏梁词可仰,横汾箫鼓乐难穷。”

〔宴柏梁〕 唐·李世民《宴山中》:“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


猜你喜欢

  • 安仁两鬓

    同“安仁愁鬓”。宋欧阳珣《踏莎行》词:“青衫小帽这回来,安仁两鬓秋霜重。”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 ㄏㄠˋ hào ):爱好。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意谓对待任何学问或业务,都要醉心于其中,才能有成就。语出《论语.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

  • 汉彘

    源见“人彘之变”。指汉代吕后对被她残害的戚夫人所加的污辱性称呼。柳亚子《四月二十九日上午偕鲍德作园游归得毛主席惠诗即次其韵》:“汉彘唐猫原有恨,唐尧汉武讵能量。”

  • 话虎

    源见“三人成虎”。指三个人说市有虎,人就信以为真。喻谣言惑众。明徐渭《新建伯遗像》诗:“千古真知听话虎,百年遗像见犹龙。”

  • 刘棉花

    刘吉(1427-1493年),字祐之,号约庵,博野(今属河北)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选庶吉士,进翰林修撰,累迁礼部左侍郎。成化(明宪宗朱见深年号)十一年(1475年)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 恩同再生

    见“再造之恩”。刘流《烈火金刚》17回:“他不愿意离开他这个~的母亲。”【词语恩同再生】  成语:恩同再生汉语大词典:恩同再生

  • 怀璧为罪

    《左传.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后因以“怀璧为罪”指多财招祸或怀才遭忌。《三国志.华歆传》:“本

  • 履尾

    同“履虎尾”。《晋书.袁宏传》:“仁者必勇,德者有言,虽遇履尾,神气恬然。”【词语履尾】   汉语大词典:履尾

  • 借凫

    源见“王乔凫舄”。谓乘凫飞行。宋陈与义《至叶城》诗:“苏武初逢雁,王乔欲借凫。”

  • 眼白

    源见“青白眼”。以白眼斜视,表示轻慢。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宋黄庭坚《奉答固道》诗:“末俗相看终眼白,故人不见想山高。”【词语眼白】   汉语大词典: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