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梁上君子

梁上君子

比喻窃贼。陈寔(104-187年),字仲弓,颖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少仕州郡,为官清廉,为党人领袖,党锢祸起,就逮,后遇赦得出,终老于家。乡居之时,因为逢荒年,有小偷夜入陈家,躲在房梁上。陈寔见后,不露声色地穿整好衣服,招集家里的子孙们,很严肃地训示说:“一个人不可不自勉,作坏事的人,开始不一定坏,只因为渐渐染上了坏习惯才走到这般地步,我说的就是蹲在梁上的那位君子。”小偷听了大惊,只得跳下来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地开导他说:“我看你的相貌不象是个坏人,应当改邪归正。”叫家人赠他绢布两匹。从此全县未再发生盗窃事件。

【出典】:

后汉书》卷62第2067页《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例句】:

北宋·苏轼《东坡志林》卷10:“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卫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偏正 躲在屋梁上的先生。称窃贼。语出《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后也比喻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不切实际的人。毛泽东《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我说,这些人叫‘~’。他在那个梁上飞,他要回去,那边空了,那几张皮没有了,老家回不去了。”△贬义。多用于盗贼。→穿窬之盗 ↔正人君子


众所周知,“梁上君子”指小偷、窃贼。这是一种借代的说法。但,为什么说是 “梁上”的 “君子”呢? 这个 “雅号”缘于汉代陈寔的故事。

陈寔,东汉许州人,曾为汉桓帝的太丘长。他清正廉洁,十分注重个人修养。有天夜里,一个窃贼潜入家中,爬到屋梁上躲了起来。陈寔暗地里察觉到了,他并未大声喊叫 “抓贼”,而是自己起来穿戴好了以后,打扫清理,把子孙们都叫了起来,很严肃地教育道: “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这番话的意思很清楚: 人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一旦染上恶习就难办了。坏人未必生来就坏,像梁上的这位君子,未必生来就是这样的啊! 躲在梁上的窃贼一听, “大惊,自投于地,稽颡 ( qǐsǎnɡ,跪拜) 归罪”。事见 《后汉书·陈寔传》。

梁上君子”后世便成为盗贼的代称。


【词语梁上君子】  成语:梁上君子汉语词典:梁上君子

猜你喜欢

  • 摘菊饮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说郛》卷五十九载录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

  • 扶风绛帐

    同“扶风帐”。卢前《梁州新郎.寿贡三丈》套曲:“喜画堂红烛,正芳辰俊赏,卷起扶风绛帐。”【词语扶风绛帐】   汉语大词典:扶风绛帐

  • 牧豕听经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承宫传》:“承宫,字少子,瑯邪姑幕人也。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

  • 翁仲

    《淮南子.氾论训》高诱注载:传说秦始皇初兼天下,有长人见于临洮,其长五丈,足迹六尺。仿写其形,铸金人以象之,称为“翁仲”。后因用“翁仲”指称铜像或石像。《三国志.魏明帝纪》“景初元年十二月”裴松之注引

  • 舌本强

    舌根僵硬,形容不善谈论,语言迟钝。《晋书.殷仲堪传》:“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 牵舟住

    源见“张融船”。指舟居。清黄遵宪《远归》诗:“且图傍岸牵舟住,竞说乘槎犯斗还。”

  • 步类寿陵

    同“步邯郸”。唐温庭筠《上学士舍人启》:“步类寿陵,文渐涣水。”

  • 炙手而热

    见“炙手可热”。《明史·董传策传》:“嵩久握重权,~。”【词语炙手而热】  成语:炙手而热

  • 玉楮

    《列子.说符》:“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锋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后因以“玉楮”指工

  • 桮棬才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注:音bēi,quān,将枝条编成杯盘之形状,然后再以漆加工的工艺)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告子认为,世间的仁义道德,是矫揉造作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