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汗流浃背

汗流浃背

大量出汗,湿透背脊,形容恐惧、惊惶时的状态。浃:湿透。《后汉书.伏皇后纪》:“(曹)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胜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虎贲:宫廷卫士。浃:亦作“洽”。一作“汗牛洽背”。


主谓 大汗淋漓,湿透背脊。多用于形容十分紧张或惊恐。《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自后不敢复朝请。”邓贤《中国知青梦》:“他~,胸脯起伏,火辣辣的太阳放肆地炙烤他骨骼凸起的背脊。”△多用于形容人惊惧的样子。→汗如雨下 汗流浃体 挥汗如雨 ↔天寒地冻。也作“汗出浃背”、“汗出洽背”、“汗出沾背”、“汗流夹背”、“汗流洽背”、“浃背汗流”、“流汗浃背”。


解释浃:遍,满。指汗出得多,湿遍脊背。也常用来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

出处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曹)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东汉末年,汉献帝迁都到了许昌。但从此开始,皇帝只是空守皇位而已,皇帝的护卫和侍从,没有一个不是曹操的朋党、故旧、姻亲。议郎赵彦曾经向汉献帝陈述时弊,提出自己的对策,遭到曹操的憎恶而被杀害。类似的事情很多,汉献帝和许多老臣都非常气愤,但又无可奈何。

曹操有一次因事进入殿中见汉献帝,汉献帝忍不住内心的气愤,对他说:“你若能辅佐我,就好好地对待我;若不然,请你开恩把我废了吧。”曹操听了大惊失色,跪地恳求,请求让自己出去。因为汉代旧有的制度规定,三公佩戴兵器朝见天子时,要命令虎贲勇士持刀挟持在他的两侧。曹操出殿之后,环顾左右,已经吓得汗水湿遍了脊背。从此以后,曹操再也不敢前去当面朝见汉献帝了。

在《汉书·王陵传》中还有一个与之相似的“汗出洽背”。讲的是西汉初,陈平和周勃诛杀了吕氏,保全了汉室,立刘恒为汉文帝。陈平认为周勃在平定诸吕中功劳最大,就建议文帝拜周勃为右丞相,自己退居左丞相。过了一段时间,文帝亲政时问周勃:“天下一年判决多少犯人?”周勃答不出来。文帝又问:“国家一年的收支情况如何?”周勃又答不出来,以至于“汗出洽背”。文帝这时就问陈平,陈平的回答让文帝很满意。罢朝后,周勃觉得自己确实不如陈平,就辞掉了官位,由陈平一人当丞相,总理国家大事。

近义汗流满面

例句

我们一抵达曼谷机场,立即被扑面而来的热浪包围,个个汗流浃背,真正领略到了泰国的热。


【词语汗流浃背】  成语:汗流浃背汉语词典:汗流浃背

猜你喜欢

  • 轻诺寡信

    凡轻易许诺的人,事后往往不能实践其诺言,很少守信用。《老子》第五十五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并列 轻率地许诺,却不守信用。语本《老子》63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吴因易《宫闱惊变》

  • 叉手速

    同“叉手吟”。宋苏轼《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次韵》:“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

  • 著作等身

    同“等身著作”。清钱泳《履园丛话.兰泉司寇》:“谦恭下士,著作等身。”丁玲《悼念茅盾同志》:“茅盾同志著作等身,我将再好好地去读,永远向他学习。”见“著述等身”。韩寒《三重门》:“第一天教书的人都会紧

  • 覆鹿遗蕉

    源见“蕉鹿梦”。谓得失荣辱无常,如同梦幻。王闿运《〈桂阳州志〉序》:“覆鹿遗蕉,亡猿灾木,非敌非寇,自倾自覆。”见“覆鹿寻蕉”。王闿运《湘绮楼又集·桂阳州志序》:“述李汤邓邝段传,罗平治成,明社已屋。

  • 拙袖

    源见“长沙不足舞”。指幅员狭小的邦国。《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先是辽欲过鸭绿江为界,高丽上表云:‘……归汶阳之旧田,抚绥敝邑;回长沙之拙袖,忭舞昌辰。’其参知政事朴寅亮之词也。辽主善之,遂寝

  • 季子敝裘

    源见“季子貂敝”。形容功名未遂,失意穷困。明徐孚远《交行摘稿.遣怀》诗之一:“便拟相如怀璧反,谁怜季子敝裘归?”【词语季子敝裘】   汉语大词典:季子敝裘

  • 悬壶代哭

    《礼记.丧大记》:“君丧,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壶(漏壶),雍人出鼎,司马悬之,乃官代哭。大夫官代哭不悬壶。”郑玄注:“代,更也。未殡,哭不绝声,为其罢倦;既小殓,可以为漏刻分时而更哭也。”后因以“悬壶代

  • 窥宋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

  • 炼石娲皇

    源见“女娲补天”。借指济时匡世的英杰。柳亚子《题李公朴怒涛集》诗之二:“崩城杞妇应收泪,炼石娲皇誓补天。”

  • 鹿走三山

    同“鹿走中原”。清吴伟业《功臣庙》诗:“鹿走三山争楚 汉,鸡鸣十庙失萧 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