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江郎才尽

江郎才尽

南史.江淹传》:“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云为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余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淹文章踬矣。又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江郎才尽”的根本原因是江淹官做大了,脱离了社会生活和人民,失去了灵感与才气。以上故事是虚妄的,但作为典故,用以喻指文人才思减退。

宋.贺铸《青玉案》词:“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此处“彩笔”即指五色笔。

镜花缘》第九十一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


见“江淹才尽”。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积至今日,罪臣已深感身心交疲,~,深负圣望。”


解释江郎:南朝梁代的江淹。本指江淹少有文名,但到了晚年诗文却无佳句。后来常用以比喻才思枯竭或本领用尽。

出处南朝梁·鍾嵘《诗品》卷中:“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江淹是南北朝时期南朝人,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为官清正,不避权贵,直言敢谏,可算作当时有名的政治家。不过江淹更出名的是他的文学才能。江淹六岁即能作文,是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其《恨赋》《别赋》与鲍照的《芜城赋》《舞鹤赋》可说是南朝辞赋的代表。江淹又是南朝的骈文大家,是南朝骈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与鲍照、刘峻、徐陵齐名。江淹最为知名的骈文当数他在狱中写给建平王刘景素的《诣建平王书》。这篇文章辞气激扬,不卑不亢,真情实感流注于字里行间。建平王刘景素看后深受感动,立即释放了他。江淹早年仕途不顺,坎坷的经历造就了他的文学成就。中年以后,江淹官运亨通,富贵安逸的环境,却使他才思减退。到齐武帝永明后期,他就很少再有佳作,所以当时人称他是“江郎才尽”。

南朝梁代的鍾嵘在《诗品》卷中曾经记载了有关江郎才尽的一个传说。当初,江淹结束在宣城郡的任职回家时,晚上住在冶亭,梦见一个风流潇洒的男子,自称郭璞,对他说:“我有一支笔在你那里很多年了,现在可以还给我了。”江淹于是把手伸到怀里,摸出一支五色笔来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写诗,再也写不出好句子。所以世上流传说“江淹才尽”。

例句

一个勤奋而又虚心好学的作家,是不会江郎才尽的。


【词语江郎才尽】  成语:江郎才尽汉语词典:江郎才尽

猜你喜欢

  • 公才

    源见“公才公望”。谓具有与三公相当的才能。《三国志.崔琰传》:“孙(孙礼)疏亮亢烈,刚简能断;卢(卢毓)清警明理,百练不消,皆公才也。”【词语公才】   汉语大词典:公才

  • 五色花

    源见“梦笔生花”。喻绚丽多彩的才思和文笔。金元好问《贺德卿王太医生子》诗:“岳莲尽发三峰秀,梦笔惊看五色花。”

  • 爇鸡

    《晋书.江逌传》:“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乃取数百鸡以长绳连之,系火于足。群鸡骇散,飞集襄营。襄营火发,因其乱,随而击之,襄遂小败。”后因用为以火攻计谋破敌之

  • 莫知所为

    不知道怎么办好。形容感情激动时的情状。《晋书.王廙传》:“是时〔桓〕温将废海西公,百僚震栗,温亦色动,莫知所为。”《元史.哈刺哈孙传》:“及仁宗至近郊,众犹未知也。三月朔,列牍请署,后决以三月三日御殿

  • 四维

    治国的四条纲领。《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维:是系网的绳子,分于四角,纲举则目张,所以喻为维持国家的要领,立国的根本。【

  • 鲈脍

    同“鲈鱼脍”。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芋羹真底可,鲈脍漫劳思。”明王世贞《送顾舍人使金陵还松江》诗:“汝岂因鲈脍,吾曾识凤毛。”【词语鲈脍】   汉语大词典:鲈脍

  • 攀车

    源见“攀辕卧辙”。借指挽留眷恋离职良吏。唐卢纶《送崔邠拾遗》诗:“今日攀车复何者,辕门垂白一愚夫。”

  • 半涂而废

    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礼记.中庸》:“君子尊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清 林则徐《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臣等查该三厂开采,虽尚未见成效,然总须该地方官激励厂民,奋勉从事,不可任

  • 陶母邀宾

    源见“剪发待宾”。谓贤母教子有方。元秦简夫《剪发待宾》三折:“着人道娘教子,我为你后人说,陵母伏剑,陶母邀宾,孟母三移。”【词语陶母邀宾】  成语:陶母邀宾汉语大词典:陶母邀宾

  • 葫芦样

    同“葫芦依样”。清 丘逢甲《读南史杂咏》诗:“如何魏 晋葫芦样,画了南朝画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