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会
《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晋.杜预注:“涂山,在寿春东北。”
古时,禹王在涂山会合诸侯,带玉和帛来的部落国极多。后遂用为帝王临朝之典。
唐.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诗:“百灵侍轩后,万国会涂山。”
《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晋.杜预注:“涂山,在寿春东北。”
古时,禹王在涂山会合诸侯,带玉和帛来的部落国极多。后遂用为帝王临朝之典。
唐.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诗:“百灵侍轩后,万国会涂山。”
落魄(bó泊):通“落泊”,零落漂泊,穷困失意。此典指郦食其(lìyìjì丽义基)早年家境贫困,零落漂泊。后以此典形容飘泊无依、放浪形骸或穷困失意之人。丽食其(?——前203年),秦、汉之际陈留高阳乡
同“米家书画船”。米芾,字元章。清唐孙华《题王随庵画》诗:“垂虹桥畔轻帆过,便是元章书画船。”
同“分茅列土”。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后纪》:“数公皆人杰,无不望分茅胙土如姚广孝,岂止富贵终其身而已乎!”见“分茅裂土”。《水浒后传》23回:“要甚~! 要甚荫子封妻!不如餐霞吸露,养汞调铅,才
同“雷化龙梭”。宋苏轼《和仲伯达》诗:“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
霸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其附近有霸桥,《三辅黄图》卷六记载:“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遂以“霸陵折柳”为送客作别之辞。唐代李白《忆秦娥》词:“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后汉.党锢传》:“夏馥为党魁,及张俭等亡命,皆被收考,辞所连引,布偏天下。馥乃自剪须变形,隐匿姓名,为冶家傭。亲突烟炭,形貌毁瘁,人无知者。弟静,遇馥不识,闻其言声,乃觉而拜之。”后汉夏馥因党祸而亡
源见“青门”。即灞桥,送别分离之处。唐刘禹锡《别友人后得书因以诗赠》:“前时送君去,挥手青门桥。”【词语青门桥】 汉语大词典:青门桥
同“白猿公”。明陈子龙《自慨》诗之四:“欲驾飞轮伫玉宫,岂将剑术学袁公。”【词语袁公】 汉语大词典:袁公
《新唐书.选举志下》:“开元十八年,侍中裴光庭兼吏部尚书,始作循资格,而贤愚一概,必与格合,乃得铨授。”资,原指地位、经历等;格,原指政府制订官员除授或升迁所应依据的法令条例。后以“资格”泛指经历、地
《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二人同心同德,力量好比锋利的刀剑,可以切断金属。后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喻指紧密团结,力量无敌。亦单作“二人同心”。汉.王符《潜夫论.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