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赤帝子”、“中原逐鹿”。喻消灭敌人,争夺天下。明张凤翼《红拂记.同调相怜》:“风尘暗四郊,奋英豪,斩蛇逐鹿谁能料?”并列 比喻封建时代群雄角逐,争夺统治权。语本《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
《国语.楚语下》:“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飧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三国吴.韦昭注:“珩,珮上之横者。”春秋时,楚国所产之白玉,
源见“塞翁失马”。谓因福得祸。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得马折足祸,亡羊多歧悲。”见“得马生灾”。【词语得马折足】 成语:得马折足汉语大词典:得马折足
《太平御览》卷一四五引王隐《晋书》:“武帝采诸葛冲等女五十余人,入殿赐采女食,皆忧不食。帝使缦障,杨后曰:‘可。’但入障其中者,以绛系臂。胡芳泣,左右止之曰:‘陛下闻之。’芳曰:‘死不畏,何畏陛下?’
源见“丁兰刻木”。泛指所刻生母之木偶像。用以称誉人孝敬母亲。《南史.梁元帝纪下》:“〔元帝〕始居文宣太后忧,依丁兰作木母。”【词语木母】 汉语大词典:木母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又《列御寇》篇:“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无何有乡”即“无所有乡”,也就是说一无所有的地方。庄子用指
同“罗袜生尘”。宋贺铸《望湘人.春思》词:“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
同“夸父逐日”。清钱谦益《云间董得仲投赠三十二韵依次奉答》:“日愁夸父逐,石畏祖龙鞭。”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的事,很不容易。《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续孽海花》楔子:“不过培植花草,一年就有效验;培植国民,至少须有数十年。所以古人说:
同“每下愈况”。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建中靖国初,曾丞相 布当国,命刘焘为馆职,取淳化所遗与近出者,别为《续法帖》十卷,字多作焘体,又每下矣!”【词语每下】 汉语大词典: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