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玉石俱焚

玉石俱焚

亦作“玉石俱碎”。比喻好坏同归于尽。夏朝仲康在位期间,掌管天地四时的羲和沉溺酒色,“废时乱日”。胤侯受仲康之命率军前去讨伐。战前,胤侯在军前宣布誓辞。他说,现在,我率领你们将士,执行上帝对羲和的惩罚。你们要同心协力,帮助我效忠王室。昆仓山上起大火时,无论玉石都会焚毁净尽;我们是执行上帝命令讨伐,其声势更烈于猛火。我们要歼其首领,胁从则予以宽大,其余受其影响办了错事的人,也允许他们改过自新

【出典】:

尚书·胤征》:“今予以尔有众,奉将天罚。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余,钦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

【例句】: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俱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 《三国演义》41回:“曹操谓徐庶曰,公可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若更执迷,军民共戮,玉石俱焚。”


主谓 美玉和石头一起被烧毁。《尚书·胤征》:“火炎昆冈,~。”冰心《斯人独憔悴》:“请他父亲叫他们回来,免得将来惩戒的时候,~。”△贬义。用于比喻好坏同归于尽。→玉石皆碎 玉石同沉 同归于尽。也作“玉石俱烬”、“玉石同焚”、“玉石同烬”。


【词语玉石俱焚】  成语:玉石俱焚汉语词典:玉石俱焚

猜你喜欢

  • 蔽芾

    源见“召公棠”。《甘棠》诗三章,首句皆为“蔽芾甘棠”。后因以“蔽芾”颂扬官吏政绩卓著。唐刘长卿《奉和赵给事使君》:“庭顾婆娑老,邦传蔽芾新。”【词语蔽芾】   汉语大词典:蔽芾

  • 斩蛇逐鹿

    源见“赤帝子”、“中原逐鹿”。喻消灭敌人,争夺天下。明张凤翼《红拂记.同调相怜》:“风尘暗四郊,奋英豪,斩蛇逐鹿谁能料?”并列 比喻封建时代群雄角逐,争夺统治权。语本《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

  • 噀酒

    源见“栾巴噀酒”。指传说中后汉栾巴喷酒为雨救火事。元王子一《误入桃源》一折:“情愿做归湖范蠡,情愿做噀酒栾巴。携闲客登山采药,唤村童汲水烹茶。”【词语噀酒】   汉语大词典:噀酒

  • 成市虎

    源见“三人成虎”。谓谣言惑众。元耶律楚材《糠孽教民十无益论序》:“予不辨则成市虎矣。不独成市虎,抑恐崔浩、李德裕之徒,一唱一和,撼摇佛教,为患不浅。”

  • 石郎神

    《神弦歌.白石郎曲》:“白石郎,临江居。前导江伯后从鱼。”(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石郎神,即白石郎神,为六朝吴地所祀神灵之一。唐.司空曙《送流人》:“山村枫子鬼,江庙石郎神。”【词语石郎

  • 立雪人

    源见“程门立雪”。指敬师笃学之人。清赵翼《可型内弟罢官归》诗:“台有歌风迹,门多立雪人。”

  • 贪夫徇财,烈士徇名

    贪夫:贪婪的人。徇:同“殉”,为维护或追求某种东西而丧生。烈士:有节气有壮志的人。 贪婪的人为了财物而送命,好义的人为了名誉而献身。语出《史记.伯夷列传》:“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梁启超

  • 陈徐榻

    同“陈蕃榻”。明张居正《与李义河给谏约游衡岳不至奉嘲》诗之一:“谩解陈 徐榻,虚同李 郭舟。”

  • 漆园蝶梦

    源见“庄周梦蝶”。喻世事虚幻莫测。清 王庆澜《香遍满.题郑雨香少府函关吏隐图》套曲:“漆园蝶梦想非非,真个辞尊爱处卑。”

  •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春秋: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名。相传为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 孔子作《春秋》,直书史事,字寓褒贬,使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感到惧怕。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