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班荆道故

班荆道故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初,楚伍参(伍子胥的曾祖父)与蔡大师子朝(即公子朝,文公之子)友,其子伍举(伍子胥的祖父,名椒举)与声子(子朝之子)相善也。伍举娶于王子牟(即申公)。王子牟为申公而仁(获罪逃亡),楚人曰:‘伍举实送(护送)之。’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布荆草代席而坐)相与食,而言复故(返回楚国的事)。”

春秋时,伍举与公孙归生(即声子)是好友。王子牟因获罪逃亡后,伍举因受牵连而逃奔郑国,然后准备到晋国去。声子也将去晋,二人在郑郊相遇,扯草铺地,坐在上面,边吃东西边攀谈。

后以“班荆道故”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话旧情。

宋.赵抃《芳草》诗:“古渡班荆客,长堤走马人。”


连动 班,铺开。铺开荆条,坐在上面叙谈往事。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46首:“丁丑春,高轩来白下,小具壶觞,~。”△用于形容老友相逢,共叙旧情。也作“班荆道旧”。


【典源】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初,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伍举娶于王子牟,王子牟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举实送之。’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今译】 春秋时楚国伍举 (又名椒举)与声子交好。伍举娶王子牟之女为妻,子牟因申公而逃亡。伍举由于送他获罪,于是出奔郑国,打算再逃往晋国。声子将去晋国。二人在郑国郊外相遇,把荆草铺在地上,边吃边议论如何返回楚国之事。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交谊深厚,相遇而畅叙旧情。

【典形】班荆、感椒举、席地班荆。

【示例】

〔班荆〕 南朝梁·江淹《别赋》:“可班荆兮增恨,惟樽酒兮叙悲。”

〔感椒举〕唐·李德裕《夏晚有怀平泉林居》:“春阙悲子牟,班荆感椒举。”

〔席地班荆〕 清·杨潮观《灌口二郎初显圣》:“你看山坡平厂,可就此席地班荆,割鲜野飨,洒落他一回者。”


【词语班荆道故】  成语:班荆道故汉语词典:班荆道故

猜你喜欢

  • 胥目

    源见“伍胥抉目”。指伍子胥死后被悬于东门之目。表示忠臣含冤被害而忠心不渝。汪文溥《感时一首仍叠南湖放鹤亭韵》:“去越范蠡先日泛,沼吴 胥目异时看。”

  • 范莱芜

    源见“甑尘釜鱼”。泛指贫穷乏食之人。明张煌言《答曹云霖监军书》:“徐兄适会弟于阮途,勿克稍为分润,何梁伯鸾遇范莱芜乎?一笑。”

  • 青琐拜

    汉应劭《汉官仪》卷上:“黄门郎,每日暮,向青琐门拜,谓之夕郎。”后因以“青琐拜”称拜官黄门侍郎。唐罗衮《赠罗隐》诗:“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词语青琐拜】   汉语大词典:青琐拜

  • 捧心钓饵

    战国.庄周《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美,而不知?之所以美。”?,即颦,皱眉。越王献美女西施

  • 沂水弦歌

    源见“沂水舞雩”。谓知时游乐。宋苏辙《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一:“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偏正 沂水,水名,即山东沂河。孔子出生在沂水边。比喻识时务,知进退,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

  • 姬满骏

    源见“穆王八骏”。传说中周穆王八匹名马。泛指骏马。姬满,穆王名。清黄景仁《忆昔篇》诗:“且回鲁阳戈,且挽姬满骏。”

  • 巴蛇吞象

    源见“蛇吞象”。形容恶魔贪婪狠毒。明屠隆《昙花记.群魔历试》:“看巴蛇吞象能,锯为牙骨若陵,腥风毒雾弥苍岭。”见“人心不足蛇吞象”。【词语巴蛇吞象】  成语:巴蛇吞象汉语大词典:巴蛇吞象

  • 便宜施行

    指楚、汉战争中,刘邦在前线与项羽作战,萧何留守后方,辅佐太子,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策施行。比喻来不及请示,自行处理。 萧何(?——前193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为沛县主吏掾(yuàn院,主管总务

  • 赌紫香囊

    源见“紫囊赌谢”。指叔侄相聚,嬉戏行乐。唐韩翃《送崔秀才赴上元兼省叔父》诗:“行乐远夸红布旆,风流近赌紫香囊。”

  • 边韶白日眠

    源见“孝先便腹”。嘲谑人白天沉睡。唐李端《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诗:“姚馥清时醉,边韶白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