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甑尘釜鱼

甑尘釜鱼

甑中生尘,釜中生鱼,形容贫苦人家断炊已久。范冉(112-185年),字史云,陈留外黄(今河南民权县)人。少从马融受经,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桓帝时,起为莱芜长,以母忧,不到官。因遭党人禁锢,与妻子流亡在外十余年。后虽定居,但仍极为贫困。闻中谚谣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出典】:

后汉书》卷81第2689页,《独行·范冉》:“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例句】:

宋·范成大《次韵虞子建见咍赎带作醮》其二:“不是典来还酒债,亦非将去换蓑衣。尘鱼甑釜时相厄,微汝谁能为解围?”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八:“若如古时范史云,曾官莱芜令,甘自受着尘甑釜鱼……这又觉得太苦。”


并列 甑、釜,炊具。炊具久置不用。形容生活极其贫困,断炊已久。语本《后汉书·范冉传》:“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例]老太婆孤苦零丁,又逢战乱,自然~。△贬义。用于形容家境清贫,生活窘迫。也作“尘鱼甑釜”、“釜生鱼”、“釜中鱼”。


【典源】《艺文类聚》卷六引吴·谢承《后汉书》曰:“范丹,字史云,所居单陋,有时绝粮,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也。”《太平御览》卷四六五引《东观汉记》曰:“范丹字史云,为莱芜长,遭党锢事,推鹿车,载妻子,捃(jun) 拾自资,有时绝粮,丹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后汉书·范冉传》亦载。

【今译】 后汉桓帝时,范丹 (一作冉) 字史云,曾任莱芜长。后欲任他为侍御史,他逃遁在市上卖卜为生。在遭到党锢时,他推车载着妻子儿女,又逃避,靠拾庄稼度日,有时竟绝粮,而他的言行举止如常不变。当地人给他编了歌谣说:“范史云的锅中满是尘土,范莱芜的釜里鱼儿在游。”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贫寒,断炊无食。

【典形】 尘生甑、尘鱼甑釜、尘甑、吹尘视甑、范丹绝粮、范丹贫、范甑、釜生鱼、釜甑生尘、莱芜釜、莱芜穷、莱芜甑、生尘釜、生尘甑、一甑尘、鱼釜、鱼生空釜、甑生尘、探甑不凝尘、破釜跃江鱼、甑有埃、甑尘釜鱼、釜鱼甑尘、尘埃满甑、甑有尘、甑生埃、尘生釜、尘生饭甑、釜有蛛丝。

【示例】

〔尘生甑〕 宋·黄庭坚 《送张河游》:“又持尘生甑,欲往四立壁。”

〔尘鱼甑釜〕 宋·范成大《次韵虞子建见咍》:“尘鱼甑釜时相阨,微汝谁能为解围?”

〔尘甑〕 北周·庾信《谢赵王赍米启》:“仰费国租,遂开尘甑,非丹灶而流珠,异荆台而炊玉。”

〔吹尘视甑〕 北周·庾信《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白社之内,拂草看冰;灵台之中,吹尘视甑。”

〔范丹绝粮〕 清·顾炎武《赠卫处士蒿》:“逢萌既解冠,范丹亦绝粮。”

〔范丹贫〕 元·汪元亨《醉太平·惊世》:“范丹贫琑屑,石崇富骄奢。”

〔范甑〕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虽则尘飞范甑,垂银有结绶之华。”

〔釜生鱼〕 金·元好问《送高信卿》:“今年移家人城市,甑中生尘釜生鱼。”

〔釜甑生尘〕 元·耶律楚材《谢飞卿饭》:“诗书半蠹绝来客,釜甑生尘笑冷官。”

〔莱芜釜〕 唐·卢照邻《失郡雁》:“金龟全写中牟印,玉鹄当变莱芜釜。”

〔莱芜穷〕 元·钟嗣成《凌波仙·吊吴中立》:“莱芜穷又染维摩病,想天公忒世情。”

〔莱芜甑〕 唐·杜甫《赠裴南部》:“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

〔生尘釜〕 清·唐孙华《忧时》:“争籴人多喧小市,生尘釜冷断炊烟。”

〔生尘甑〕 宋·范成大《春晚即事留游子明》:“笑我生尘甑,惭君有意袍。”

〔鱼釜〕 清·赵执信《索纸行》:“我今卜居迫荒村,鹑衣鱼釜三寒暄。”

〔鱼生空釜〕 宋·陆游《独立》:“羊踏寒蔬新少梦,鱼生空釜久谙穷。”

〔甑生尘〕 唐·刘禹锡《学阮公体》之三:“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词语甑尘釜鱼】  成语:甑尘釜鱼汉语词典:甑尘釜鱼

猜你喜欢

  • 灭顶之灾

    形容大祸临头,不知底细无法逃脱。《易经》中说,在积极进取之时,由于缺少自知之明,有着极大的危险,就象渡河不知深浅,盲目涉过,必然会灭顶。不过,尽管前程凶险,但依然是壮举,不应过多责怪。【出典】:《易·

  • 寄当归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杂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与母谐音),但有远志,不在当归。’”《晋书.五行志中》叙其事较圆满合理,其文曰

  • 江氏五色笔

    同“江淹笔”。唐李商隐《县中恼饮席》诗:“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

  • 鹅鸭长数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四:“(曹)元理常从其友人陈广汉。广汉曰:‘吾有二囷米忘其石数,子为计之。’……广汉为之取酒,鹿脯数片,无理复算,曰:‘……千牛产二百犊,万鸡将五百雏。’羊豕鹅鸭,皆道其数。

  • 刘驎高率

    《世说新语.栖逸》:“南阳刘驎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訏谟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无

  • 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见〔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见“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水浒传》2回:“王四只管叫苦,寻思道:‘银子不打紧,这封回书却怎生好! 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词语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成语:眉头一纵,

  • 狗盗

    源见“鸡鸣狗盗”。泛指窃贼、小偷。汉王充《论衡.论死》:“世有衣狗裘为狗盗者,人不觉知,假狗之皮毛,故人不意疑也。”清刘献廷《饮杨涵斋宅次前韵》:“厮养堆黑狗盗徒,深衣缝掖列为儒。”【词语狗盗】   

  • 思妇楼头柳

    唐.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借少妇春日在楼上见杨柳而思夫作《闺怨》诗。后以此为咏思妇或咏柳的典故。清.吴伟业《圆圆曲》:“可怜思妇

  • 足踏实地

    犹脚踏实地。徐铸成《报海旧闻》五一:“所有有灵魂的人,都应足踏实地,奋发自雄。”见“脚踏实地”。胡其云《中国第一打工仔——刘延林传》8章:“刘延林说:‘做任何一件事要成功,……与其去空想,不如实实在在

  • 菩提树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八《摩揭陁国上》:“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谓之菩提树焉。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双。”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