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百日至三公

百日至三公

同“百日屡迁”。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六:“荀爽起布衣,百日至三公。”


【典源】《三国志·魏书·荀或传》裴松之注引晋·张璠《汉纪》 曰:“ (荀)爽字慈明,幼好学,年十二,通《春秋》、《论语》,耽思经典,不应征命,积十数年。董卓秉政,复征爽,爽欲遁去,吏持之急。诏下郡,即拜平原相。行至苑陵,又追拜光禄勋。视事三日,策拜司空。爽起自布衣,九十五日而至三公。”《后汉书·荀爽传》亦载。

【今译】 后汉荀爽字慈明,幼年好学,十二岁即读通《春秋》、《论语》,钻研经典,不应征召,治学十余年。汉献帝时董卓专权,又征召他,荀爽想逃避,但当地官吏看住不让他走。诏书传到,即拜为平原相。上任走到苑陵,又加拜光禄勋。刚上任三天,又加拜司空(三公之一)。荀爽从平民开始,才九十五天即登上三公之位。

【释义】 后以此典指官员升迁迅速。

【典形】 白衣作三公、百日屡迁、百日至三公、九十五日至三公。

【示例】

〔白衣作三公〕 宋·苏轼《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

〔百日屡迁〕 唐·骆宾王 《畴昔篇》:“十年不调为贫贱,百日屡迁随倚伏。”

〔百日至三公〕 清·唐孙华《闲居写怀》之六:“荀爽起布衣,百日至三公。”


猜你喜欢

  • 一鸣都斥去

    同“一鸣辄斥”。清钱谦益《绣斧四巡歌四首为徐季良先生作》之三:“莫道一鸣都斥去,能言鹦鹉在雕笼。”

  • 渭城声

    同“阳关三叠”。宋刘辰翁《临江仙.贺默轩》词:“旧日诗肠论斗酒,风流怀抱如倾。几年不听《渭城》声。”

  • 荐扬雄

    西汉成帝刘骜准备在甘泉宫(今陕西淳化西北)祭祀天神,在汾阴县(今山西万荣西南)祭祀地神,来祈求后代。有人向汉成帝推荐扬雄,说扬雄的文章可与司马相如相比。于是成帝下令把扬雄召进京城长安,在未央宫承明殿待

  • 关令

    旧题汉.刘向《列仙传》卷上《关令尹喜》:“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喜内学,常服精华,隐德行,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授之。后与老子俱游流沙

  • 煮白石

    晋.葛洪《神仙传.白石先生》:“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至彭祖时二千岁余矣。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间之乐。……初以居贫不能得药,乃养羊牧猪,十余年间约衣节用,置货万金,乃大买药服之。

  • 做东道

    源见“东道主”。泛指请客。《儒林外史》四九回:“我的同事,为什要亲翁做东道?明日乞到我家去。”【词语做东道】   汉语大词典:做东道

  • 妇人醇酒

    同“醇酒妇人”。宁调元《燕京杂诗》之二:“容易河阳丝两鬓,妇人醇酒未应怜。”并列 沉湎于美女好酒。语本《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间……公子(无忌)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

  • 粱肉

    精米肥肉,指富贵人家优渥的享用。《列子.力命》:“衣则文锦,食则梁肉,居则连欐,出则结驷。”《史记.孟尝君列传》:“仆妾余梁肉,而士不厌糟糠。”《汉书.循吏.朱邑传》:“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

  • 沉陆

    《世说新语.轻诋》:“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负其责!’”晋.桓温和众将领同乘大船,在淮河之上眺望中原国土,愤慨地

  • 多行不义必自毙

    形容坏人干坏事,最终必然自取灭亡。公元前744年,郑武公死,其子郑庄公继位。庄公之母武姜锺爱少子共叔段,逼迫郑庄公封他于京,称京城大叔。由于共叔段干了一系列坏事,并且企图篡位。郑国大臣祭仲向庄公建议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