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相敬如宾

相敬如宾

原作“相待如宾”,原指夫妻间相互尊敬,后也泛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晋文公末年,晋大夫胥臣出使途中路过冀地,看到冀缺锄草,他的妻子给他送饭,很恭敬,相待如宾。胥臣和他一起回来并向晋文公推荐了冀缺。他说,恭敬,是德行的集中表现。能够恭敬,就必定有德行。德行用来治理百姓,请您任用他。文公说,他的父亲郤芮是因罪被杀之人,可以吗?胥臣说,他的父亲郤芮是有罪,与儿子无关,应该取其所长。文公于是将冀缺任命为下军大夫。

【出典】: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与之归,言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文公以为下军大夫。”

【例句】:

谢承《后汉书》:“(周)燮居家清处,非法不言,兄弟、父子、室家相待如宾,乡曲不善者皆从其教。”(范晔《后汉书·周处传》注引)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庞公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


述补 夫妇互相恭敬,如对待宾客一样。《后汉书·庞公传》:“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黄蓓佳《在水边·热风》:“这对夫妇结婚二十年了,~,举案齐眉。”△褒义。多用于夫妻之间。→举案齐眉 相亲相爱 和如琴瑟 ↔绝情反目 萧郎陌路 琴瑟不如 镜破钗分。也作“相待如宾”、“相对如宾”、“相庄如宾”。


【词语相敬如宾】  成语:相敬如宾汉语词典:相敬如宾

猜你喜欢

  •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祖述:谓奉行其道。尧舜:唐尧虞舜。宪章:法制。这里用如动词,是守其法制的意思。文武:周文王、武王。 奉行尧舜之道,遵循文武之法。这是古代儒家的传统立场。语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者流,游文

  • 眠云

    山中多云,因此称山居为“眠云”。宋代刘禹锡《试茶歌》:“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跂石人。”【词语眠云】   汉语大词典:眠云

  • 量凿正枘

    《楚辞.离骚》:“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之菹醢。”王逸注:“言工不度其凿而方正其枘,则物不固而木自破矣。”后因以“量凿正枘”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淮南子.人间训》:“事有所至,巧不若拙,故圣人量

  • 铜雀分香

    同“分香卖履”。唐杜牧《杜秋娘》诗:“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词语铜雀分香】  成语:铜雀分香汉语大词典:铜雀分香

  • 画衣冠

    《慎子.逸文》:“有虞之诛,以幪巾当墨,以草缨当劓,以菲履当刖,以艾韠当宫,布衣无领当大辟……画衣冠,异章服,谓之戮。上世用戮而民不犯也。”传说上古有象刑,即以异常的衣着象征五刑表示惩诫。犯人穿着特殊

  • 山雉迎

    源见“鲁恭驯雉”。称美地方官有德政。唐杜甫《送赵十七明府之县》诗:“山雉迎舟楫,江花报邑人。”

  • 十年读书

    长期埋头苦读钻研学问。《宋书.沈攸之传》:“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谙忆,尝(常)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词语十年读书】  成语:十年读书汉语大词典:十年读书

  • 郑家诗婢

    同“郑玄家婢”。沈昌直《题范茂芝寻诗读画图》诗之二:“此是郑家诗婢子,休将薄诉恼先生。”【词语郑家诗婢】  成语:郑家诗婢汉语大词典:郑家诗婢

  • 狡兔死,良狗烹

    《韩非子.内储说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比喻事情成功以后抛弃、杀害有功之臣。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并列 捕获到了兔子,猎

  • 千载一合

    见“千载一遇”。《汉书·王褒传》:“上下俱欲,欢然交欣,~,论说无疑。”【词语千载一合】  成语:千载一合汉语大词典:千载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