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看人眉睫

看人眉睫

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此指脸色。看人脸色,也就是仰人鼻息的意思。本北魏崔亮语。崔亮,字敬儒,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从小失父,曾经为了求学做过佣工。那时李冲当朝任事,亮堂兄崔光倚傍李冲,并劝亮道:“你只知有笔砚,怎么不去依托李氏?况且李家书多,正可学习。”亮说:“弟妹都在家饥寒度日,我怎可弃他们独去求饱!至于学业,市上也可看书,怎么能读他人家中书,看人眉睫呢!”光把他这番话学说给李冲,冲立即召亮到府说:“你先人的《相命论》,读后使人胸中没有受利诱惑、被贫所迫的念头,你记得文句吗?”亮为冲背诵,虽然涕泪交流而声韵不改,于是冲留下亮做门客,并对自己侄儿说;“大崔生宽和笃雅,你应像待朋友一样待他;小崔生方正清澈,你应尊敬他。这二人都必成大器。”后又荐亮为中书博士。

【出典】:

魏书》卷66《崔亮传》1476页:“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从兄光往依之,谓亮曰:‘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因可得学。’亮曰:‘弟妹饥寒,岂可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光言之于冲,冲召亮与语,因谓亮曰:‘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冲甚奇之,迎为馆客。冲谓其兄子彦曰:‘大崔生宽和笃雅,汝宜友之;小崔生峭整清澈,汝宜敬之。二人终将大至。’冲荐之为中书博士。”

【例句】:

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述宾 看他人眼色行事。比喻仰人鼻息,低人一等。《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邑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势,~,以冀推挽乎?”△贬义。多用于形容处世做事的被动情态。→低声下气低三下四 ↔我行我素


【词语看人眉睫】  成语:看人眉睫汉语词典:看人眉睫

猜你喜欢

  • 赋闲

    《晋书.潘岳传》:“(潘岳)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西晋的潘岳,颇有才名,但过分趋炎附势,不被时人器重。所以多次做官,均不得志。后来干脆辞官家居,种树钓鱼,乐得逍遥自在。他作了一篇《闲居赋》,描写其

  • 失马叟

    同“失马塞翁”。宋王禹偁《又和曾秘丞见赠》之三:“失马叟言徒喻道,牧猪奴戏任争棋。”【词语失马叟】   汉语大词典:失马叟

  • 才高八斗

    源见“八斗才”。形容富于文才。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 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主谓 形容才学很高。蔡敦祺《林则徐》上:“早闻罗兄盛赞元抚先生~,学富五车。”△

  • 影之像形,响之应声

    影子和物形不差,发声和回声相应。 形容事物感应迅速。语出《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孔安国传:“吉凶之报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不虚。”《说苑.指武》:“鲁石公剑,迫则能应,感则能动,

  • 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喻凡人因附于贤者而名彰。《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唐代司马贞《索隐》:“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以譬颜回因孔子而名彰也。”骥,千里马。后来常用“附

  • 王章疾

    源见“牛衣对泣”。形容寒士贫居困厄的凄凉之态。宋陆游《初寒病中有感》诗:“牛衣未起王章疾,马磨何伤许靖贫!”

  • 鸿泥

    同“鸿爪雪泥”。清钱泳《履园丛话.古迹序》:“足迹所到,略志鸿泥,以备遗忘,不可谓之阅历也。”【词语鸿泥】   汉语大词典:鸿泥

  • 贫贱糟糠

    同“糟糠”。明王玉峰《焚香记.辞婚》:“呀!下官已有早年结发,乃贫贱糟糠。”偏正 糟糠,比喻贫时之妻。指贫贱时一起过患难生活的妻子。语本《后汉书·宋弘传》:“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陆氏橘

    同“陆绩橘”。唐岑参《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诗:“仍怀陆氏橘,归献老亲尝。”【词语陆氏橘】   汉语大词典:陆氏橘

  • 斯干之美

    “斯干”为《诗.小雅》篇名,小序谓是歌颂周宣王从俭建筑宫舍。后用为俭约宫室之典。《文选.张衡〈东京赋〉》:“改奢即俭,则合美乎《斯干》。”薛综注:“《斯干》,谓周宣王俭宫室之诗也。今汉光武改西京奢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