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

指春秋时齐桓公之两位大臣管仲、鲍叔牙交情深厚。后以此典比喻最亲密、最知心之好友。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后人因其谥敬,称“管敬仲”。颍上(颍水之滨)人。少时与鲍叔牙友善。齐桓公即位,任鲍叔牙为宰(掌王家内外事务),鲍叔牙坚辞不就,极力推荐管仲为相(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之最高官)。管仲对政治、经济、军事、官制都有改革,注意选拔人才,治理国家。从此齐国大振。后帮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曾说:“我起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道经商,分财利时我自己多分,鲍叔不认为我是贪财,而知道我是贫困。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艰难,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顺利与不顺利之区别。我曾经几次做官几次被主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贤,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几次参加战斗,几次败走,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年老母亲。公子纠(齐襄公之子,齐襄公死,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失败,召忽(齐国人,辅佐公子纠)为此自杀,我被囚禁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节有亏为羞耻,而是以功名不显赫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理解我的是鲍叔呀。”此典又作“管鲍”、“深知在叔牙”、“夷吾鲍叔”、“分金管鲍”、“管鲍金”、“鲍叔知”、“管鲍之好”。

【出典】:

史记》卷62《管晏列传》2131、2132页:“管仲曰:‘始吾困时,尝与鲍叔贾(gǔ古,作买卖),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指多次)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贤),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qiè切,胆小),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例句】:

唐·杜甫《贫交行》:“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唐·李嘉祐《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雅望归安石,深知在叔牙。” 宋·曾巩《论交》:“夷吾、鲍叔贫贱间,分财亦不辞多取。” 元·孟汉卿《张鼎智勘魔合罗》:“更做道钱心重,情分少,枉辱末杀分金管、鲍。” 元·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且食夷、齐粟,休分管、鲍金。” 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管鲍之交,名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 现代·郭沫若《再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


偏正 管、鲍,管仲和鲍叔,战国时齐国的名臣。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语出《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之交者。”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各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褒义。用于描写情谊深厚。→管鲍分金。也作“管鲍之好”、“管鲍贫交”。


【典源】 《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 (gu),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史记·管晏列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管仲 (字夷吾) 为齐桓公丞相后,感叹说:“我年轻穷困时,曾与鲍叔牙一起经商,分钱时自己分得多些,鲍叔知道我不是贪财,而是因为太穷。我曾为鲍叔办事而办得很糟糕,鲍叔知道我不是笨,是因为时机有顺利不顺利。我曾三次做官,三次被罢免,鲍叔知道我不是不贤,是因为不逢机遇。我曾三战三败,鲍叔知道我不是胆怯,是因为家中有老母。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自杀,我受辱成了囚犯,鲍叔知道我不是无耻,知道我不计较小节而耻于不能名扬天下。真是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释义】 后以此典指彼此知心,友谊深厚; 也指这样的朋友。

【典形】 鲍叔知、分金管鲍,管鲍、管鲍金、深知在叔牙、夷吾鲍叔、管鲍襟期、鲍叔义、管仲与鲍叔、鲍叔深知我、知心岂忘鲍、管鲍谊。

【示例】

〔鲍叔知〕 明·李东阳《斋宿和鸣治韵》:“仓黄不负黄公意,浅薄终惭鲍叔知。”

〔分金管鲍〕 元·孟汉卿《张鼎智勘魔合罗》:“更做道钱心重,情分少,枉辱末杀分金管鲍。”

〔管鲍〕 唐·杜甫《贫交行》:“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管鲍金〕 元·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且食夷齐粟,休分管鲍金。”

〔深知在叔牙〕 唐·李嘉祐《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雅望归安石,深知在叔牙。”

〔夷吾鲍叔〕 宋·曾巩《论交》:“夷吾鲍叔贫贱间,分财亦不辞多取。”


【词语管鲍之交】  成语:管鲍之交汉语词典:管鲍之交

猜你喜欢

  • 呼庚呼癸

    《左传.哀公十三年》:“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对曰:‘梁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古人以天干配季节、方位。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因此,庚癸谓致食致水,作为

  • 三日绕梁

    源见“馀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令人难以忘怀。清袁枚《续诗品三十二首.结响》:“箫来天霜,琴生海波。三日绕梁,我思韩娥。”偏正 歌声绕梁三天。唐·张鷟《游仙窟》:“片时则梁上尘飞,雅韵铿锵,卒尔则天边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炬:蜡烛。 春蚕吐丝到死才会休止,蜡泪烧干了才肯化为灰烬。 原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后也比喻人们为着某种理想而执着地追求,至死不渝。语出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雪絮

    源见“咏絮”。指柳絮。唐元稹《春馀遣兴》诗:“馀英间初实,雪絮萦蛛网。”亦称雪。海默《突破临津江》:“雪坡上露出的落叶梢头,被雪絮挂连在一起,直到深涧。”【词语雪絮】   汉语大词典:雪絮

  • 推辇归里

    谓亲自送葬归回乡里。辇:指灵车。《渊鉴类函.送葬》:“申屠蟠始与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临殁,以身托蟠。乃躬推辇,送葬归乡里。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从事义之,为封使使送蟠,不肯受,投传于地而去。事毕即还太学。

  • 笔生花

    源见“梦笔生花”。谓才思俊逸,文笔优美。雷昭性《参禅白云古刹苦不能静诗以遣之》:“灿烂笔生花,槎丫肘生柳。”【词语笔生花】   汉语大词典:笔生花

  • 商霖

    同“商家霖”。唐许浑《蒙河南刘大夫见示吏部张公喜雪酬唱辄敢攀和》:“即应携手去,将此助商霖。”《宋史.张商英传》:“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词语商霖】   汉语大词典:商霖

  • 王谢登临

    《晋书.谢安传》:“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东晋时,谢安曾同王羲之、许询、支遁等寓居会稽郡,终日游山玩水或咏诗作文,优游度日,不思居官报国之

  • 千虑一失

    《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后用“千虑一失”指聪明人即使反复考虑,也难免会有失误。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五:“著书之家,千虑一失,往往有之。”见“智者千

  • 贯手著棼

    棼:阁楼的栋。箭穿过手而著于屋栋,比喻善射。《汉书.太史慈传》:“慈尝从孙策讨麻保贼,贼于屯里缘楼上引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詈( ㄌㄧˋ lì 利):骂连动